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赵铭伟、张耀文)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 “文化振兴” 号召,福州英华职业学院艺术与建筑系依托专业特色,组建由 20 名师生构成的 “绘美乡村” 实践服务团。团队聚焦闽侯县大湖乡江洋村 —— 这座海拔 800 余米、以生态农业和传统村落风貌为特色的村落,以 “彩绘乡土韵,躬耕助农情” 为主题,将艺术实践与助农服务深度融合,展开了为期 3 天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
(图为“绘美乡村”实践服务团合照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柯欣摄)
本次活动,实践团成员立足于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围绕特色墙绘、劳动实践、访谈调研、助农直播等活动来帮扶当地产业发展,并深挖生态产业潜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携手大湖乡江洋村共同绘就青春与乡土碰撞的绚丽画卷。
“彩笔焕双园,墙绘展乡新”
实践服务团成员以"双园共生"为创意主轴,开展墙体艺术创作。酷暑骄阳下,成员们无惧热浪,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历经数日精描细绘,丰收的葡萄与饱满的百香果栩栩如生,鲜活呈现乡村生态之美,引得孩童欢呼、村民赞叹。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在绘画特色墙绘,并邀请村民合影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柯欣摄)
“躬耕悟农心 ,足履田间道”
骄阳似火,实践服务团成员扛起铁锹,俯身扎根于葡萄、百香果种植园。他们直面板结龟裂的土地与丛生的荆棘,每一次用力掘土都迸发蓬勃朝气,在尘土飞扬间让贫瘠土地重焕生机。劳作休憩时,经验丰富的老农手把手示范起垄技巧,讲解培土高度与疏密的门道,队员们边学边练,将所学化为春泥,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花。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在当地果农的指导下进行劳动实践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赖丽娜摄)
“测笔绘乡径,笔端展田园”
为助力江洋村农旅融合发展,实践团成员们利用工程测量专业技能,对果园基地及周边景观进行实地测绘。他们操作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精准采集地形数据,这为未来乡村旅游路线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在为江洋村果园基地及周边景观进行实地测绘 赖丽娜摄)
“标识融果韵 ,艺术融乡情”
于江洋村生态园区,实践服务团凭借专业匠心,独立规划、创意制作了一组彰显地域风情的特色导视系统。这些标识牌兼具实用导向功能,设计上巧妙融合了葡萄、百香果等多项江洋村农产品特色元素,以艺术笔触勾勒乡村产业魅力,化作园区内别具一格的文化名片。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在果园设计安装专属路标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阮希凯摄)
“入户听农声,田间采真知”
实践服务团成员穿行于江洋村阡陌小巷与农家院落,展开深入且扎实的走访调研。他们以脚步探寻乡土,在与村民围坐畅谈间,悉心聆听、认真记录村庄从传统农耕迈向生态振兴的岁月故事,以及特色水果的培育历程与发展愿景。调研结束后,成员们系统梳理访谈素材,形成详实调研报告,为乡村产业升级精准把脉、出谋划策。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对江洋村果农进行访谈调研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柯欣摄)
“屏传果香韵,果香沁万家”
为拓宽江洋村农特产品的市场渠道,“绘美乡村” 实践服务团成员在硕果累累的田间地头搭建直播场景,以沉浸式的镜头语言,将夏黑葡萄的晶莹与百香果的馥郁呈现于屏幕,为乡村好物推广、品牌传播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服务团成员在进行助农直播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阮希凯摄)
此次实践成果丰硕,赢得江洋村民广泛赞誉。未来,艺术与建筑系将深化校地合作,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扎根乡土,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淬炼本领,用青春笔触绘就时代华章。
(图为江洋村村委会感谢信)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耀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耀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