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最后一只手绘风筝在蓝天上舒展翱翔,由“艺绘石井・振兴乡村”实践队开展的为期4天的支教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以艺术教育为核心,融合素质拓展、儿童心理、情绪管理等多元主题,为石井乡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创意与温度的暑期体验。华安团县委副书记谢舒婷、湖林乡党委组织委员陈永耀于活动尾声专程前往探望,为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送上关怀与祝福。
趣味破冰启新篇:在互动中搭建信任桥梁
7月1日,支教活动以别开生面的破冰游戏拉开帷幕。“大风吹”游戏中,孩子们围坐成圈,随着口令迅速起身寻找座位,在欢乐互动中逐渐熟络。随后的“优点盲盒”环节充满温情,孩子们抽取同伴名字卡片,写下对方优点。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发现彼此的闪光点,还让孩子们的自信心与认同感在彼此的肯定中悄然生长。团队协作的魅力在“运气球”与“盲哑同行”游戏中被推向高潮。在运气球接力赛活动中,孩子们五人一组默契配合,为守护共同的“气球宝藏”而相互鼓励;蒙眼的“盲人”将手掌交托给沉默的“哑巴”,在肢体的引导下跨越障碍,指尖传递的不仅是方向,更是全然的信任。实践队成员陈雅静感慨:“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能放心把后背交给同伴,我真切感受到互动游戏的教育力量。”
海洋艺术课:粘土捏塑间的协作之光
7月2日,实践队开展“巧手塑海・童心探趣”主题海洋粘土创作活动。孩子们自由组队,用彩色粘土尽情构建心中的梦幻海洋世界。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手中的粘土变成五彩斑斓的珊瑚丛,塑造成灵动鲜活的热带鱼、憨态可掬的章鱼等海洋生物。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灵感,彼此分享制作技巧,在协作中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通过揉、搓、捏、刻等动作,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审美素养也得到提升。当看到原本零散的粘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成栩栩如生的海洋生态图景,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部分,合在一起才最漂亮!”这场充满童趣与创意的粘土创作,不仅让孩子们用双手创造出美好,更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懂得:齐心协力能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T恤情绪画:让色彩成为心灵的语言
7月3日,实践队开展以“艺绘童趣,无可‘T’代”为主题的活动,白色衣服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画布。孩子们用画笔绘制图案,以鲜艳色调描绘快乐,用深沉色彩展现烦恼。创作结束后,支教队员结合作品讲解情绪产生原因,并通过案例分享、互动问答,教会孩子们运用深呼吸放松、运动宣泄等科学方法调节情绪。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自信展示“情绪画作”,分享故事,在彼此倾听中学会理解与接纳。这场将艺术表达与心理疏导结合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色彩倾诉内心,更掌握了“给情绪找出口”的实用方法。
风筝绘梦:承载童年的向往
7月4日,”童心绘梦·放飞快乐”风筝绘画与放飞活动欢乐上演。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课堂互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并传授给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放飞风筝也是其一。孩子们在风筝上勾勒天马行空的图案,将美好愿望融入色彩之中,随后在户外广场放飞风筝。看着亲手绘制的风筝翱翔天际,孩子们欢呼雀跃,尽情享受放飞风筝乐趣。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放松身心,还在风筝绘画中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艺为桥:让乡村美育之路行稳致远
随着风筝缓缓落地,“艺绘石井・振兴乡村”支教活动正式画上句点。孩子们在粘土海洋中学会团队合作,在T恤涂鸦中释放情绪压力,在风筝彩绘中放飞梦想,更在与队员们的朝夕相处中感受到陪伴的温暖。
“当有孩子把自己画的‘老师画像’送给我时,我突然明白支教的意义不仅是授课,而是以艺术为火种,点亮孩子们心中对美的感知、对未来的憧憬。”实践队成员李诗滢在活动日志中写道。此次石井村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来知识与欢乐,更用艺术的力量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灵。未来,实践队将继续践行教育初心,让“艺绘乡村”的种子在沃土中生根发芽,以美育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持续为乡村儿童的成长注入温暖与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侯玉坪、占诗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使用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侯玉坪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