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炽热,青春如火。7月5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星火传习”实践队,扎根南昌县幽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七彩课堂”为笔,饱蘸热情与智慧,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悉心描绘。继首日精彩开篇,队员们以非遗传承文化薪火、以美术启迪心灵、以律动强健体魄、以安全知识护航成长、以巧手激发创造,为50余名留守儿童带来知识与欢乐,点亮缤纷假期。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金龙醒狮跃骄阳 非遗技艺焕新声

骄阳似火,难掩青春热情。幽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锣鼓喧天、龙腾狮跃。实践队队员精神抖擞,凭借扎实的体能素养与专业技能,执龙驭狮,将非遗技艺演绎得气势如虹。金色长龙在骄阳下辗转腾挪,时而昂首翩若惊鸿,时而低回游走翻涌;醒狮则腾挪跳跃,憨态可掬又威风凛凛。铿锵的锣鼓声里,古老的非遗焕发出青春活力,引得孩子们驻足观看,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展演结束后,队员们化身“非遗传承导师”,在实践所开设临时课堂,耐心为孩子们拆解舞龙舞狮技艺,手把手教授握杆、步法、眼神配合等要领。孩子们在指导下尝试舞动小巧的龙身狮头,欢声笑语中,稚嫩步伐与龙首摆动渐趋和谐,汗珠滴落处绽放灿烂笑容,非遗的种子悄然播撒。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盛夏课堂燃活力 多元实践育新苗

美术课堂上,一场“认识我自己”的探索悄然开启。实践队员引导孩子们静心观察,用画笔捕捉自我。熊伟唯轻声启发、画笔沙沙作响,孩子们时而托腮凝思、时而专注勾勒。队员们穿行其间,耐心点拨脸型概括与发丝线条。当色彩铺陈,个性跃然纸上:大胆色块描绘灿烂笑容,细腻笔触勾勒沉静神情。一张张稚拙而真诚的自画像,不仅是童颜的记录,更是认识自我、表达个性的珍贵印记。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动感旋律响起,健美操课堂瞬间点燃活力。实践队员口令清晰,示范精准:“一二三四,踏步、伸展、V字步!”孩子们小脸红扑扑,努力模仿,动作从生涩渐趋流畅。队员们穿梭队列,弯腰指导:“膝盖对准脚尖,手臂抬高,很棒!”汗水滑落,兴奋的笑容始终洋溢。这节律动课堂,不仅舒展了筋骨,更提升了协调与节奏感,让孩子们尽享运动之乐。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防溺水课堂上,气氛专注严肃。实践队队员借助真实案例与警示动画,将知识深入浅出:“看,平静水面暗藏危险。”他详解危险水域识别,强调“六不准”原则,并反复告诫:“遇险首要大声呼救找大人,拨打110/120!绝不盲目下水!”互动环节,提问“伙伴落水第一反应是什么?”孩子们踊跃回答,安全要点在问答中深植心田。这堂扎实的实用课,为孩子们暑期安全筑起坚实的“认知防火墙”。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我要捏圆滚滚的小熊!”“我做会飞的小鸟!”手工课堂里,童声雀跃。实践队队员化身创意向导,俯身指导孩子们揉捏黏土:“压扁泥球做身体,搓细条当四肢,小豆子点睛。”另一边,木棍拼接的世界同样热火朝天。孩子们或琢磨角度,或合力搬运长棍,“哇,这样搭真稳!”的惊呼不时响起。队员们蹲身协助,调整“摩天轮”支架:“斜固定这根,像伞骨撑住轮子。”阳光洒落,长短木棍在巧手中变幻,桥梁飞架、风车轻旋、桌椅俨然,在指尖与木棍的共舞中悄然生长、流淌。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夕阳熔金,收获满盈。孩子们带走的,是知识的硕果与夏日的欢愉;“星火传习”队员们留下的,是汗水的印记与奉献的初心。这场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的“七彩”实践,在孩子们心田播下梦想的种子,更锤炼了青年学子服务基层、担当使命的赤诚本色。步履不停,星火长明。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付怡彬 刘莎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怡彬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