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社会实践团“青芒”队调研记录

大学生云报3月10日讯(通讯员 李佳 解子淑 林璇 王兵冰 卢锦鹏) 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人工智能作为时代的科技新锐,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AI也许正在成为其倾诉情绪的“秘密基地”。2024年1月19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社会实践团“青芒”队,前往山东省沂水一中,就当下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上的运用开展实地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AI助力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

倾诉情绪的“秘密基地”?

据调查数据显示,当被问道“在生活中更倾向于向谁诉说心事”时,有19%的学生选择了“AI虚拟人”,39%的学生选择”素未谋面的网友“,表明在青少年心理咨询当中,依托网络的虚拟平台的咨询对象已成为主力军。

图为分队调查数据

“和AI聊天比和父母聊天舒服”;“不用担心被拒绝”;“它填补了我内心的某一块空白,甚至支撑我完成目标”…….以上为团队成员在对校内学生进行随机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内容。

可见,人工智能似乎给予了青少年完美朋友般的体验,这不禁使人发问——AI究竟有何魅力?此外,AI毕竟存在人性的缺位,敢问,与现实社会脱钩的人机对话真的能助青少年管理情绪,守护好他们的心灵健康吗?

“无评判”式在线倾听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成长环境中,青少年对情感支持的需求往往难以被即时满足,而AI的优势恰恰在于“永不缺席”。无论是深夜“emo”,还是对未来的迷茫,AI总能以适合的态度回应,通过情绪识别技术调整对话策略,让倾诉者感到被尊重,被关怀。

青少年正处于敏感多变的成长阶段,对情感共鸣有强烈需求,但在现实中却常常“不被理解”。调研过程中,一名高二同学提到,“跟AI聊天可以无所顾忌,就算是发泄不满也不用担心会伤害到谁。”——AI提供了一个零压力的宣泄空间,也许正是这种无条件接纳的姿态,让其成为了部分青少年释放压力的“安全出口”。

AI的二元性

然而,俗话说,“白璧有微瑕。”对AI而言,自也逃不过瑕瑜互见。

当海量的聊天记录与情绪数据被算法存储、分析,就极易造成隐私泄露的危机;部分AI产品通过“投喂式回应”强化用户依赖,青少年沉浸在算法营造的环境里,可能逐渐丧失在现实中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无法在直面他人的情况下从容交往。

若青少年无法合理选择AI产品,正确使用AI产品,若现实中的社交被算法替代,长久以往则会导致青少年与社会的连接断裂,从而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善假于“物”

不可否认的,AI技术发展是时代的浪潮,具有巨大的潜能。深度发挥其价值的关键,则在于“聪明地使用”。具体建议如下有三:1. 要明确AI是辅助而非替代的态度,遇到情绪问题时多尝试与亲友沟通,探寻多样的方式排解;2. 向AI倾诉时保持理性,不盲目依赖,保持批判的态度;3. 注意保护隐私,避免过度暴露个人信息。

图为认真倾听讲座的班级同学

经过此次调研,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深刻反思。引导技术向善的过程中,AI并非万能解药,却也不是洪水猛兽,唯有找到正确的使用方式,方能最大化它的作用。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佳 解子淑 林璇 王兵冰 卢锦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璇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20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