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朝霞 周雨侬)2025年2月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枣庄市中兴文化博物馆,以这座百年工业遗址为窗口,触摸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觉醒、抗争到转型的历史脉络。作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煤矿企业,中兴煤矿的兴衰史不仅是一部工业发展史,更是一部民族自强与红色抗争的史诗。

图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到达中兴文化博物馆

中兴煤矿:民族工业的觉醒与突围

枣庄矿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1878年创建中兴矿局到目前蓬勃发展的枣矿集团,至今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百余年的风雨坎坷和沧桑巨变,使枣庄矿区成为中国民族工业荣辱兴衰的历史见证。

187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以官督商办模式开启中国近代煤矿业自主开采的先河。彼时外资把控着全国83%的煤矿开采权,清廷"禁用洋匠"的御批背后,是民族资本在技术困局中的踉跄起步。

图2 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矿区图

1908年的股份制改革成为转折点。张謇、徐世昌等59名实业家注资300万银元,将矿局改组为完全商办的"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这场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资本化实验成效显著:1913年引进德国蒸汽绞车实现矿井深度突破200米;1925年自主研发的气压式排水系统终结淹矿难题;1936年达到年产182万吨峰值,自营铁路网络延伸至200公里,拥有蒸汽机车21台、运煤车皮800节,其"华东第一矿"的地位持续至日军入侵前夜。

图3 中兴公司部分历史建筑展示

抗战烽火:工业战线的血色抗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南下,给生产、运输蒸蒸日上的中兴公司带来灭顶之灾。为躲避战乱、保家卫国、抵御日寇,中兴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38年3月枣庄沦陷之前,公司将枣庄矿区的各种主要设备拆除,或转移掩埋或西迁武汉,遣散全部外工和1200多名职员,全矿停产,中兴公司办事机构也迁往武汉。日军占领中兴煤矿后,实行军事管制,软硬兼施,拉拢中兴公司与其“合作”。面对威逼利诱,中兴煤矿公司拒绝谈判,作出了“一致抗战,决不与日人合作”的决议。为抵御日寇,中兴煤矿公司炸毁码头,在江阴和连云港自沉货轮,封锁航道,阻挡日军西进。这一系列壮举致使中兴煤矿公司多年辛苦建设经营的连云港和轮船公司毁于一旦,但中兴公司“绝不资敌”的壮举震惊全国,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抗日热情。

图4 连云港炸船图片

即便公司被日军占领,矿井被全面实行军事管制,矿工们遭受残酷压榨,但中兴公司的矿工们仍怀着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们不仅自发捐款支援前线,还组织抗日训练班,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台儿庄大战中,中兴公司矿工踊跃报名参军,为战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此外,他们还配合其他抗日力量,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交通线,为抗日根据地提供物资支持。

如今,在中兴博物馆里,这些英勇的抗争事迹得到了永远的铭记,它们作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时刻警醒着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百年中兴:工业遗产的时代对话

当中兴煤矿的辉煌岁月成为过往,它遗留下的丰富工业遗产,犹如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中兴文化博物馆作为这些遗产的守护者,积极寻求当代的转型与发展。近年来,博物馆不仅加强了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合作,推出了多条旅游精品线路,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兴煤矿的历史背景、工业成就以及转型发展的历程。

图5 中兴文史馆

在展览形式上,虽然博物馆目前尚未全面引入数字化设施,但传统的展览方式依然能够很好地呈现中兴煤矿的历史和文化。馆内通过图片、实物、文字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现了中兴煤矿的历史,以及其在民族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这座曾照亮半个中国的煤矿,如今在城市化浪潮中静默伫立。它的铁轨上不再有蒸汽机车的轰鸣,但枕木缝隙中萌发的新芽,仍倔强地指向历史与未来交织的方向。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朝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朝霞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