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月25日讯(通讯员 洪亦可) 消费型基因检测凭借其对遗传健康风险和天赋特征的解读,正迅速成为大众探索自身健康与家族历史的新选择。作为服务提供者,企业在基因检测的全流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从样本采集到数据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消费者的隐私安全。然而,基因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和不可更改性,使得企业在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环节面临巨大的合规挑战。为深入了解企业在消费型基因检测中面临的个人基因信息保护问题,探寻企业合规化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因法航实践队于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深入走访律师事务所、生物技术企业、法院以及高校,从法律实务、技术应用、司法应对和学术理论等多维度剖析问题,探索企业在消费型基因检测领域的合规化发展策略。

律所调研:法律实务中的基因信息保护策略

实践队采访了楚尚律师事务所和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了解他们在处理个人信息保护案件中的实务经验,以及对消费型基因检测领域合规问题的见解。楚尚律师事务所的傅律师和梁律师指出,房地产、汽车销售和辅导机构等行业因销售性质而面临较高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在消费型基因检测领域,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两位律师强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目的限制原则和最小化原则,认为基因检测公司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严格遵循这些原则。他们还建议加强立法和执法,提升法律公信力,并普及法律知识,以应对个人基因信息保护的多维度挑战。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访楚尚律师事务所。黄鸽 供图

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的程大鹏律师从数据合规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他提到,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数据合规逐渐成为律师业务的新热点。程律师分享了武汉首例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办案经验,指出案件的难点在于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刑事案件与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以及赔偿问题的处理。他认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仍在不断发展,企业和法律从业者都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保合规运营。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访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黄鸽 供图

企业走访:技术发展与基因信息保护的平衡

为明确消费型基因检测中企业处理和保护个人基因信息的现状,实践队走访了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和武汉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湖北东湖科学城首个投用的生命健康产业支撑平台,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配备了全球单体最大的自动化超低温存储设备,具备1500万份样本的保藏能力,并提供-196℃的超低温环境,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活性。其“1+N”模式(1个总库,多个分库)构建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资源共享平台,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在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在样本保藏和信息管理方面采取了严格的伦理审查和合规措施,确保基因信息的安全管理,推动科研创新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生物安全。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访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黄鸽 供图

在武汉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玉杰向实践队介绍了公司处理基因数据时的伦理审核流程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他指出,华大基因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循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要求,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周玉杰也提到,目前市场上一些小型基因检测公司存在数据处理不规范、隐私政策模糊等问题,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给行业发展带来隐患。他认为,企业自律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是保障个人基因信息安全的关键,唯有在技术应用和合规运营之间找到平衡点,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为周玉杰为实践队成员介绍华大基因的技术平台和相关设备。黄鸽 供图

法院调研:基因信息保护的司法应对与合规建议

为进一步了解司法实践中个人基因信息保护情况,实践队前往湖南省鼎城区人民法院和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法院进行了调研。在湖南省鼎城区人民法院的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近年来,涉及个人基因信息保护的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反映出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法院工作人员指出,企业在处理个人基因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过程合法。同时,法院也强调了消费者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权利意识,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基因检测服务时,仔细阅读隐私政策,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法院,实践队了解到,尽管有关个人基因信息保护的案件数量较少,但法院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针对企业合规化策略,法院指出,企业在处理个人基因信息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确保消费者充分知晓信息的使用范围和目的;二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三是采用技术手段,如加密和匿名化处理,确保基因信息的安全性。

图为惠东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与实践队成员探讨个人基因信息保护。黄鸽 供图

专家访谈:学术视角下的基因信息保护与合规路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还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刘鑫教授,从学术角度探讨了消费型基因检测中个人基因信息保护问题。刘鑫教授指出,个人基因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数据,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与普通个人信息相比,个人基因信息的获取和使用需要更加严格的知情同意程序。同时,基因信息的跨境流动、商业价值转化等问题也给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他认为,企业在利用个人基因数据生成商业价值数据时,必须在保障个人基因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匿名化处理。刘鑫教授还提到,自然人享有的携带权和遗忘权在个人基因信息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相关权利的落实还存在一定困难,但随着法律的完善和技术的发展,这些权利将为企业合规运营提供新的方向。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刘鑫教授进行线上访谈。黄鸽 供图

实践成果与展望

通过与律师事务所、生物技术企业、法院和高校教授的深入交流,实践队多维剖析了企业在消费型基因检测中面临的个人基因信息保护问题。调研发现,尽管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已有立法成果,但消费型基因检测作为新兴行业,其特殊性使得企业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基因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和不可更改性对企业的信息保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合规指引,导致在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环节存在法律风险。此外,市场上部分企业为追求商业利益,存在隐私政策模糊、信息处理不透明等问题。对此,实践队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的合规流程;严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确保消费者充分知晓并同意其基因信息的使用范围和目的;采用加密、匿名化等技术手段,确保基因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对员工的法律培训,提高其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定期进行内部合规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合规风险。同时,实践队积极呼吁政府和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基因检测行业的监管力度,为企业合规运营提供明确指引。未来,基因法航实践队将持续关注消费型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深入研究基因信息保护法律问题,守护个人基因信息安全,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洪亦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洪亦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3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