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月8日,吉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三下乡”实践团共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学子出征仪式。李卓轩 摄
长春之魅:弘扬红色精神,谱写时代新篇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自然与工业的和谐共存的长春国际汽车公园。公园内的景观设计独具匠心,营造出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成员们在这里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汽车文化的无限魅力。紧接着,团队来到了城市中的绿色宝藏——长春动植物园。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映入眼帘,成员们纷纷驻足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最后,在宁溪湿地公园,团队成员们与来自不同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汇聚在此,共同完成了一场盛大的百人大合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听觉盛宴,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回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东北沦陷史馆馆内拍摄。李卓轩 摄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认真听讲解员讲解。仇利伟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宁溪公园挥动荧光棒合照。
小院之魅:传承农耕文化,奋进美好未来
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四平市的苹果科技小院进行学习实践,在苹果科技小院,成员们在学习了苹果种植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亲手参与了除草、揭水袋、插签等实际工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收获颇丰。除草是避免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阳光等资源,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揭水袋是保护苹果免受病虫害侵袭的措施之一,成员们在操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插签可以用于标记位置、界限或特定的物品等。通过这次学习实践,实践团成员们对农业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四平市苹果科技小院拍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毛豆除草。祝智慧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苹果种植技术。刘冠楠 摄
梨树之魅:融汇农耕智慧,创新发展模式
实践团首次参观梨树县黑土地博物馆,黑土地博物馆作为展示黑土地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成员们前来探寻这片神奇土地的奥秘。成员们沉浸在博物馆的氛围中,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深入了解了黑土地上的农耕文明、民俗风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对黑土地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随后,团队深入探访了“梨树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这里的黑土地被形容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代表了黑土地的肥沃与珍贵。经当地老师介绍梨树县采用“梨树模式”,此模式对黑土地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目前黑土地约三四十厘米。
“这种模式不仅能保墒,还能肥田,实现了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的双赢。”梨树县地学院高级农艺师刘丽茹笑着说。通过这种模式,实践团成员们可以看到现代农业技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听博物馆老师讲解黑土地的起源。孙畅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听老师讲解“梨树模式”。孙畅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认真听老师讲解小麦种植过程。孙畅 摄
活动临近尾声之际,实践团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交流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明彦林主持。座谈会上,辅导员明彦林表示在座谈会上表示,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责任感,也体会到了在农耕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快乐,这无疑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同时,大家亲眼看到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都是国家发展的生动写照。每一个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人,都为国家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信国家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团队成员们也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更为他们未来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与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三下乡”活动讨论。孙畅 摄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孙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畅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