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张倩 万汝鑫 刘畅 陶美琪 吴梦珂 张文博 苏春阳)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近日,洛阳师范学院“益”起推普爱心实践团队前往嵩县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在火热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用青春激情、青春智慧、青春力量助力推普工作。

实践队员以大地做课堂,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结合当地需求和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推普率的同时,促进推广语言文字工作与振兴乡村良性互动、双促进双发展,把普通话推广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青年力量。

课堂花开,普通话播种未来梦

笑声、歌声、朗朗书声……在嵩县程村小学这所山区学校的校园里,教室欢声笑语不断,孩子稚嫩的话语和实践队队员们的笑脸构成程村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实践队员们结合当地语言习惯和传媒类专业优势,探索创新推广普通话的方式方法,开设朗诵、音乐、演讲等语言文化“第二课堂”,助力乡村人才文化振兴。此外,“益”起推普爱心实践队的实践队员们还与孩子们相聚在一起,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进行实验、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暑假增添了色彩。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实践团成员寓教于乐,以绕口令的形式教小朋友们说普通话。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发音,努力发出标准的音节,一遍遍地改进,努力学习普通话,用标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实践队员们耐心地与孩子们互动,不时帮小朋友们纠正发音,减少他们在说普通话时遇到的问题。他们用心聆听,用爱指引,帮助孩子们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和表达。通过开展朗诵比赛,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普通话的发音和语调,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与力量,更加愿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表达。比赛结束后,孩子们凭借自己的努力,都获得了心仪的小礼物。这种寓教于乐与激励并存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和动力。小朋友说:“老师,我好像有点儿喜欢上学了”,令每位支教队员倍感欣慰。

课外,实践队员关心孩子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开展种一棵开心树活动与烦恼盒子活动,疏解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全面推动孩子健康成长。此外,实践队队员组织“三下乡”文艺会演,与孩子们一起排练节目,为孩子、家长和老师留下别样记忆。

实践队员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普通话教学,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视频、动画、游戏等形式,帮助小朋友更直观地理解普通话学习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在互动中加深记忆,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在嵩县推普的每一天,我都感受到了满满的收获。教育是相互的,当我们给予孩子们文化知识和鼓励的同时,面对他们快乐、天真的笑脸,又深深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是一次充实、难忘的人生经历。”提起在嵩县推普的那些日子,谭科铭自言非常难忘。

实践队这场支教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和实践队员们收获满满,也让“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响亮口号传得更远更广,也更切实推进“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走深走实。

家访情深,普通话温暖乡间路

一件件暖心实事还在继续。实践队员们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家访,走进嵩县每个孩子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实践队员鼓励小朋友们在家中多说普通话,化身“宣传员”为家长答疑解惑,希望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家校共育,营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加强对普通话能力的培养,从源头上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桎梏,推动乡村振兴。

这种从课堂到田间的转变,不仅拉近了实践队员与村民的情感距离,让村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实现了“学以致用”,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基层调研,普通话赋能乡村振兴路

实践队员走进社区基层进行调研,与居民共同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理论学习,走访辖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本情况,充分发挥高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领作用,践行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通过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政策和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与村民、小学生共同学习和分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空巢老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都是实践队员们慰问帮助的群体,他们了解老人的需求,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为山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村民由原来的 “这普通话有啥好宣传的,我会讲方言不就够了”,到如今的 “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得好好学啊!”的转变是巨大的。

通过此次在乡村的调研访谈,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推广普通话在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这不仅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要争取把推广普通话宣传做到每一个角落,争取让更多的人想说普通话、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实践队员曹迎倩这样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各方力量,强化协作配合,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普通话就是“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有了统一的语言,才有助于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传媒学子发挥专业优势,抓住“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良好契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推普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真正做到受众在哪里,新闻宣传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现状,记录客观事实,将被遮蔽、被忽视的群体展现出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心声。

通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实践中相互协作、克服困难,用扎实的技能回馈和服务社会,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宣传员和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推普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立足高校,从校内走到校外,从市区走向乡镇,再从农村深入山区,探索了一条多方融合的推普之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实践队员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发扬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同时希望通过团队的号召与影响,让更多力量加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让更多的人在家乡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普通话教育,为他们的未来铺设一条坚实的语言基础。在追求这一伟大目标的道路上,团队成员将永不止步。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吴梦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梦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0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