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田湘)2025 年 7 月,西北民族大学 “向阳花” 青少年心理关爱服务实践团走进酒泉市社会福利院和嘉峪关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心理关爱系列活动。此次形式多元,为儿童送去了专业的心理关怀,成为国家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相关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

图为“向阳花”实践团抵达酒泉市

政策指引下的迫切行动

“对于儿童,特别是孤儿、残疾儿童应该被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能在大家庭的关心和爱护下,茁壮地长大成人。”2023 年 5 月,甘肃省全面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 工程建设,孤残困境儿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好保障。然而,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西北地区心理健康资源相对匮乏,甘肃省孤残困境儿童专职心理教师严重不足,福利机构工作人员未接受系统的儿童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科普活动缺乏连续性。在此背景下,2025 年 2 月,甘肃省民政厅印发《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落实《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细化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政策。“向阳花” 实践团的此次行动,正是对这一系列政策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落实。​

趣味科普课助力儿童心灵成长

实践团针对酒泉市社会福利院 5-12 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打造了《第一印象小魔法 —— 首因效应初相遇》《抱抱勇气小火车》《情绪小管家,调节我在行》《我的幸福泡泡》4 堂主题科普课,每节课以游戏化设计拆解心理学概念,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收获成长。

在《抱抱勇气小火车》课堂上:孩子们手持“勇气车票”,在“优点大轰炸车厢” 中互赠写满赞美的便利贴,一句句真诚的赞美让内向的孩子逐渐展露笑容。系列课程形成 “概念 – 技能– 实践” 的递进体系,精准对接儿童的心理需求。《第一印象小魔法》通过 “森林新朋友” 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 “首因效应”的概念与意义,再通过微笑练习、礼貌用语互动、整理仪表等实操环节,掌握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技能;《情绪小管家,调节我在行》以 “情绪模仿秀” 开场,孩子们模仿开心、生气、难过的表情后,再学习“识别情绪 - 选择方法 - 实践调节” 三步法,在 “情景闯关”游戏中加深对“情绪调节三步法”的理解与应用。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我的幸福泡泡》课程,用“幸福盲盒” 开启探索:孩子们抽取写有 “吃到甜甜的冰淇淋”“收到拥抱” 等场景的纸条,分享自己的幸福体验,再用彩笔将这些瞬间画成 “幸福泡泡”。实践团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创造幸福”,从 “自己整理玩具”“帮老师擦桌子” 等小事入手,让他们体会 “付出带来的快乐”。​

图为志愿者田湘在科普小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问题的场景,卿芳菲摄

图为志愿者田湘在科普小课堂上专注倾听孩子们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卿芳菲摄

持续发力传递关爱力量

活动结束后,“向阳花” 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此次福利院之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困境儿童对心理健康关爱的迫切需求。他们将总结此次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和形式。未来,实践团计划继续关注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需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科普活动。

“向阳花” 实践团的此次心理科普活动,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困境儿童的心灵,为他们的成长增添了温暖和力量。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困境儿童一定能在关爱中茁壮成长,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湘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