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助力“三农”,要从实际出发。“潭碧冬瓜”作为开平的地理标志产品,有“岭南山野翡翠”的美誉。7月7日上午,在“百千万工程”暨“三下乡”行动中,广州航海学院“国安青春方舟号”突击队利用自身优势,长途跋涉、奔赴开平苍城镇潭碧冬瓜核心种植区,为“潭碧冬瓜”打造靓丽宣传名片。

烈日炙烤着开平苍城镇的土地,一望无际的瓜田里,一个个饱满的“潭碧冬瓜”卧在田垄间,像沉睡的绿玉。国安号突击队队员们扛着相机穿梭其间,额角的汗珠砸在泥土里,镜头却始终追随着农户忙碌的身影——这不是普通的一次拍摄,而是一场为地理标志产品“量身定制”的青春宣传战。

正在干农活的阿姨灿烂的笑容(梁正炫 供图)

突击队队员们看到农户们忙着搬运着“潭碧冬瓜”,立刻行动起来,学着农户们的动作,搬瓜、挑拣、装车……大家迅速的融入劳作的氛围当中。沉甸甸的冬瓜压弯了手臂,却压不住青春的热情。

“这瓜能长这么好,全靠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一位老农擦着汗说。原来,潭碧冬瓜一直坚持用草木灰、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顺着四季节律耕种、自然生长。这些藏在泥土里的“潭碧冬瓜种植密码”,被队员们一一捕捉。

突击队成员正在帮忙搬瓜(梁正炫 供图)

为了拍出冬瓜的“精气神”,青年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人趴在田埂上仰拍,捕捉冬瓜与天空的呼应;有人跟着农户蹲在棚下,记录筛选冬瓜的细致过程,用镜头串联起“生态好瓜”的旅程。每一个青春镜头将这些宝贵瞬间记录下来,向大家展示“潭碧冬瓜”背后的农民,有老农布满老茧的手抚过瓜皮的温柔,有农户向队员讲述潭碧冬瓜种植过程的耐心,更有整片瓜田在风中起伏的壮阔画面。

突击队成员正在拍摄(周敖旨 供图)

突击队成员正在拍摄(周敖旨 供图)

他们“不只是拍宣传片,更是在记录乡村的生命力。”这场三下乡行动,让青年们通过镜头、通过双手真切触摸到“三农”的温度。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用镜头讲好乡土故事,让原生态种植的坚守被看见,让地理标志的价值被读懂。

突击队成员大合照(梁正炫 供图)

如今,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镜头语言,正被剪辑成生动的宣传短片。当潭碧冬瓜的故事通过屏幕走向更远的地方,人们会记得,有一群青年曾顶着烈日奔跑在瓜田里,用行动注解着“青春何为”——是向下扎根的勇气,是为大地赋能的担当,更是让乡村之美被世界看见的赤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