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广州航海学院护“未”队奔赴清远青莲,四天四场“法治+安全”课堂,从校园到镇集,把法条译成童语,把舞台搬上法庭,只为赶在放假前,给乡村孩子系紧“权利”与“生命”双保险。
校园法治第一课
2025年7月4日,广州航海学院突击队护“未”队抵达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青莲中学。在阳山青莲中学的讲台上,团队成员们化身为故事引路人,围绕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六大保护对学生们进行讲解,用通俗易懂语言为学生们讲解何为六大保护、六大保护的主体可以为未成年群体做什么,让同学们懂得自己作为未成年的权利与义务。
随着暑假渐进,成员们还针对溺水、消防、交通安全等安全主题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预防同学们私自游泳,增强同学们暑假在家的消防与交通安全意识。
此次“安全与法治双课”不仅为青莲中学学子提前系好暑假安全带,更在她们的心中播下了“遇事找法、行有所止”的种子。
文化站双讲
2025年7月5号上午,广州航海学院突击队护“未“队成员抵达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文化站,开启一场融合艺术与法律的实践普法课。
在青莲镇上,团队为孩子们开展了两场普法宣讲。第一场宣讲活动为孩子们讲述性侵害、网络不良发言是什么和如何应对;第二场为孩子们讲解了家庭保护与禁毒专题,提到了家庭保护是什么其作用在哪里,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方式。活动将晦涩难懂的法条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还利用绘画手抄报的方式让孩子对毒品留下印象深刻。
这两场活动让孩子们提高了对毒品防范意识,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了权利的边界在哪里,当有人侵害自己的权利应当如何用法律捍卫权利。
法治舞台课
2025年7月8日下午,广州航海学院护“未”队在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青莲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舞台课”。团队结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创新采用模拟法庭与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模拟法庭环节中,团队成员改编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真实案例,通过演绎一名未成年人因网络发言不当而遭受网络暴力的情境,使得学生参与到案件审理全过程,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网络发言需负责任、网络暴力带来的深远危害。
紧接着,团队呈现了一个校园霸凌主题的情景剧,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剧情展现霸凌者在教育引导下的转变,引发学生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共鸣。剧中不仅展示了受害者的求助路径,也传达了法治手段在校园安全中的保护作用。
本次“舞台式普法”活动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互动体验,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青少年对法治的兴趣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为乡村儿童筑起一道法治防线。
集市“典”亮乡村
2025年7月9日上午,广州航海学院护“未”队在青莲镇党群服务中心前开展“民法典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此次活动设立了普法摊位,团队成员面向过往群众,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法典》五周年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本地方言讲解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在案例讲解环节,成员们重点解读了“见义勇为责任承担”“名誉权损害赔偿”等群众关注热点,通过具体案例帮助群众理解民法典如何在生活中保障自身权益。此外,针对农村妇女的权益保护问题,团队特别制作了普法宣传海报,围绕家庭暴力防治、集体经济组织中妇女权利保障等内容进行重点宣传,增强妇女法律意识,激发“她”力量。
考虑到阳山地处三江交汇、水域密布,团队还向群众发放防溺水安全知识手册,现场讲解防溺水常识和应急处置方法,增强群众夏季安全意识。
午后蝉声正稠,青莲中学的操场空了下来,只剩几页讲义被风卷到墙角。河水映着云影,镇集摊位陆续收拢,方言的尾音混在柴火味里,慢慢飘远。四天里用过的彩笔、剧本、法条卡片,此刻静静躺在纸箱里,像刚合上的书,等待下一次被翻开。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姚怡冰、曾凡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怡冰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