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态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底色。这个暑假,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数理为基,向阳而生”支教团队将知识种子与生态理念播撒乡野。他们走进中学操场、森林博物馆、幼儿园教室与乡村田野,以“大手拉小手”模式,通过专业指导、自然探索、暖心陪伴与生态实践,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运动场上的“技能传递”:用科学指导为少年梦想插上翅膀
哈尔滨市第108中学学生受邀来到东北林业大学,队长彭慧远针对中考体育项目开展指导。跳绳教学中,他拆解站姿、摆臂、弹跳等动作要领;跑步指导聚焦呼吸与步伐,规范热身拉伸动作,强调科学运动的重要性。
课堂间隙,“环保接力跑”小游戏热闹展开——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接力棒,传递中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既锻炼了身体又学了环保知识,太有意义了!”一名学生举着自制接力棒笑道。支教队员将专业知识与生态理念结合,助力孩子们逐梦时播下绿色生活种子。
博物馆里的“自然课堂”:以探索精神培育生态守护者
在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内,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开启自然探索之旅。在东北区森林动物展区,他们讲解物种习性与生存奥秘,从林海生态系统到平原自然环境,让孩子们了解生态关联。
面对“啄木鸟找虫”“松鼠储粮”等疑问,队员们引导讨论、观察标本细节,培养自主探索能力。队员刘安红展示濒危植物图片,结合标本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每种生物都是生态链重要一环。”“原来动物有这么多生存智慧,得好好保护它们的家园。”一个孩子若有所思。轻松互动中,生态保护种子悄然扎根,为乡村生态振兴培育潜在守护者。
幼儿园里的“暖心陪伴”:用真诚互动传递环保理念
哈尔滨市春晓幼儿园内,“大手拉小手”满是温馨。队员与孩子们用废旧纸盒、瓶盖制作“森林小屋”——纸盒作树干、瓶盖当花朵,孩子们粘贴出心中的绿色家园。
“废品能变这么漂亮的小屋,以后不乱扔垃圾了。”一个小女孩举着作品说。队员们还通过“小熊种树”“小鱼的家”等绘本故事,讲解保护水源、树木的重要性。分别时,孩子们送上“环保手工作品”,定格下共筑生态梦的温暖瞬间。
“数理为基,向阳而生”支教团队的“三下乡”实践,以“大手拉小手”筑牢乡村振兴教育基石,播撒生态文明种子。队员们用专业与真诚,让知识与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乡村绘就“富口袋”又“美生态”的振兴画卷。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