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王雨涵)棕色彩泥捏出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水彩笔绘就傣族筒裙的孔雀蓝镶边,34块省级行政区拼图在童声中完成拼接……7月25日,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南蔡乡范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楚暖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队为30余名乡村儿童打造的“三维文化课堂”如期开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触摸中华文化脉络。
一、指尖筑梦:彩泥里的建筑密码
“用拇指侧面压出马头墙弧度,层叠组合做出斗拱结构”,志愿者现场示范彩泥技法,灰泥四合院、棕泥土楼、白泥勾勒的徽派山墙在展示台上渐成“中国建筑图谱”。孩子们制作福建土楼时,通过志愿者讲解了解到圆形设计蕴含的家族防御智慧;他们在作品中融入生活观察,或添上“石榴树”呼应农家院落,或开出“小窗户”想象居住场景。一件件作品展现着从北方合院到南方楼阁的地域特色,让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密码具象化。
▲图为志愿者为儿童讲解中国建筑知识
▲图为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中国建筑
二、霓裳绘彩:画笔下的民族对话
民族服饰课堂秒变色彩实验室。志愿者展示56民族服饰图鉴后,苗族银饰的繁复纹样激发创作热潮。“蒙古袍的云纹要先用铅笔打草稿”“傣族筒裙的渐变绿需三种彩笔混涂”,在巡回指导中,志愿者化身美学顾问。12岁的小怡在满族旗袍领口添上五角星,将传统服饰与时代元素结合;绘画过程中,孩子们自发交流民族服饰特点,傣族筒裙的孔雀纹、蒙古族长袍的实用设计成为创作灵感。展示环节,孩子们化身民族文化交流使者,方寸画纸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呈现出各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民族服饰知识
▲图为孩子们在进行民族服饰绘画
三、版图寻根:拼图间的家国情怀
“薪火传九州”拼图擂台将气氛推向高潮。四人小组争分夺秒辨识省级轮廓,“新疆像牛头”“甘肃呈哑铃状”的讨论中,34块拼图逐步归位。最后一块海南省拼图嵌入后,《大中国》旋律响起,孩子们自发哼唱,有人在台湾岛位置轻按拼图,流露对完整版图的珍视。志愿者趁机展开“地理冷知识”问答:“云南简称‘滇’源自高原湖泊”“内蒙古有全国最大草原牧场”。地图后面的心愿卡写满憧憬,“带新疆葡萄干给台湾小朋友”的字句,传递出家国一体的朴素情感。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中国地图知识
▲图为孩子们在进行中国地图拼图
活动尾声,彩泥建筑、民族服饰画作与中国地图拼图组成联合展览。服务队队长王雨涵表示,孩子们对“土楼是一家人的堡垒”的理解、在旗袍上画五角星的创意,印证了传统文化正在成为扎根童心的种子。范庄村杨书记介绍,这批作品将收入党群服务中心里孩子们的展品库,如同孩子所说“要让作品告诉大家老祖宗的厉害”,以朴素的骄傲延续文化传承。
楚暖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队以青春之名,将大学课堂所学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更在奉献中读懂“强国有我”的担当。宿院青年将继续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让青春在祖国需要处绽放最美光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