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艺愈银龄”艺术疗愈实践服务队赴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三普老年护理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城校区博雅楼,先后开展“关爱老年群体艺术疗愈”暑期三下乡校内展演、调研、实践及回访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通过老歌共唱、共绘扇面、记忆画布等特色环节,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偏好及参与意愿。为多名老人提供情感疗愈服务,同步完成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问卷40余份,为构建“高校+社区护理院”在地联动的艺术疗愈模式积累一手数据,更是在夏日里谱写了一曲“青春陪伴银龄、艺术滋养心灵”的动人乐章。
队员为老人表演节目。张呈 供图。
活动伊始,服务队成员们献上活力四射的开场舞《小城夏天》。灵动的舞步与轻快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气氛,老人们的脸上洋溢起灿烂的笑容,有的甚至跟着节奏轻轻点头。 随后,悠扬的笛声奏响经典旋律《最炫民族风》,多位老人主动加入合唱。熟悉的旋律唤起了老人们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引发了大家的情感共鸣。之后进行的“手势舞”互动教学,简单的指尖律动与手臂摇摆,迅速拉近了和老人们彼此的距离。队员们耐心地一步步示范,整个现场暖意融融。沉浸式漆扇技艺体验环节中,队员们分组陪伴在老人们身边,耐心帮助他们运用绘画工具进行自由创作。85岁的刘奶奶拿起画笔,小心翼翼地在扇面上画起了一朵小花。她一边画一边和队员们聊着往事,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情。老人们在专注中体验着表达的畅快与成就感,队员们也呼吁老人们持续“用歌声传递快乐,用画笔描绘幸福”,让艺术疗愈成为老人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
队员教老人制作漆扇。张呈供图。
在后续的回访活动中,多位老人反馈道:“活动中学到的简单‘手势舞’成了晨起或闲暇时的‘必修课’,动动手指头,跟着音响里的歌比划比划,一天都觉得精神!” 队员们感慨:“看到艺术活动形式真的融入到爷爷奶奶们的生活日常,成为他们调节心情、增添乐趣的小工具,这正是我们暑期三下乡行动最希望达到的目标。”在和老人们相处的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老人们对陪伴的渴望,也明白了艺术疗愈的真正意义。老人们的分享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艺术疗愈并非短暂的“表演”,而是已悄然成为滋养平常生活的“长效养分”。队员搀扶老人回房间休息。张呈 供图。
当青春的创意与热情,遇上银龄的智慧与沉淀,以艺术为媒,共同绘就的不仅是一时的心灵画卷,更是一条通往更温暖、更富有精神滋养的老年生活之路。本次系列实践活动始终以“艺术为桥、情感为核”,队员们不仅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更深刻理解了“艺术疗愈”背后“尊重与陪伴”的本质。队员们表示:“在和老人们的互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去关爱他们。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团队合影。张呈 供图。
未来,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也将以本次实践为基础,着力探索师范类高校艺术资源服务养老的更新路径,计划开展更多针对性的艺术疗愈课程,定期组织队员们去护理院和社区为老人们服务,最终让“艺愈银龄”的温暖星光在新时代社区的共建共享中持续传递。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艺术的芬芳。(通讯员:杨皖京 岳宇培 马夏妍 张呈)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夏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夏妍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