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 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一座用血肉和信念铸就的、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就的、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

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中条山抗日英雄纪念馆。中条山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与牺牲。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中条山战役历史回顾”“英雄烈士事迹展”“战地文物陈列”等展区。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饱含深情的家书……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史料,生动还原了当年军民浴血奋战、保卫山河的壮烈场景。

成员们详细了解了中条山战役中革命先烈们为抵御外敌、保卫家园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单,队员们凝视着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纷纷驻足默哀,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与缅怀。

随后,团队前往中条山纪念碑广场。纪念碑高耸入云,“中条山抗日英烈永垂不朽”十二个大字苍劲有力,时刻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在纪念碑前,队员们举行了简短而庄严的祭奠仪式,全体人员肃立鞠躬。彰显着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坚定决心。这座纪念碑,不仅是对“八百壮士跳黄河”壮举的镌刻,更是对所有在中条山战役中殉国英烈的礼赞。它提醒着每一个走近的人:脚下的土地曾浸染热血,眼前的平静源于牺牲,民族的骨气永远镌刻在这黄河与青山之间。

主题朗诵

参观完中条山抗日影响跳黄河殉国纪念碑后,实践团成员赵怡轩、石亚彤两位同学开展了富有感情的主题朗诵《中条山 不朽的丰碑》,当历史的硝烟散去,中条山依然矗立如碑。这里,曾是抗战的铁血防线,"八百壮士跳黄河"的悲壮,唐淮源、寸性奇将军的殉国,刻下不屈的民族脊梁。它是用热血熔铸的精神坐标,触摸那段滚烫的记忆,致敬永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

共建基地

最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中条山抗日英雄纪念馆达成协议,举行了共建社会实践服务基地揭牌仪式。纪念馆承载着不可磨灭的抗战记忆,学校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此次共建是优势互补的生动实践。

王昊老师表示,基地将成为师生触摸历史、感悟精神的“活课堂”,推动红色教育从“课堂讲授”走向“沉浸式体验”。纪念馆负责人也表示,期待通过合作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更多青年在亲历中理解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让英雄故事在代代相传中永葆力量。

当夕阳为中条山的轮廓镀上金边,我们的中条山之旅也近尾声。但这段在纪念碑前驻足的时光,早已化作永不褪色的印记——是默哀时山间掠过的风,带着先烈未竟的嘱托;是听"八百壮士"故事时眼角的泪,映照着信仰的纯粹;是朗诵时紧握的拳,攥着青年一代的担当。

这片浸润着热血的土地,教会我们: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危难时选择挺身而出;所谓传承,正是让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永远活在我们前行的脚步里。归程的汽笛即将鸣响,但中条山的精神火炬,已在我们手中点亮——它将照亮课堂里的钻研,指引田野间的实践,更会融入每一次选择与坚守,让"不屈"二字,成为青春最厚重的注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苏增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增林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