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张佳峰 梁丹 刘佩怡)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在广东省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热潮中,一支名为“七彩童行·惠育绿苗”的“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课带进了乡村课堂。近日,志愿者们通过一堂生动的水火箭制作与发射课,不仅为孩子们普及了航天知识,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索星辰大海的梦想种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

从牛顿定律到“天宫”课堂:点燃科学好奇心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能稳稳地站在地上,而不是飘起来吗?”课堂伊始,主讲老师、志愿者张佳峰以一个生活化的问题迅速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室里,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

这堂课的设计巧妙地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象的实践体验相结合。张老师首先通过视频资料,带领孩子们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探测火星的辉煌历程 。当看到火箭升空、航天员漫步太空的壮丽画面时,孩子们发出了阵阵惊叹。随后,课程无缝衔接至核心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张老师并未直接抛出枯燥的定义,而是引导孩子们思考拍桌子手会疼、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进等生活现象,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

“水火箭的升空原理,和我们刚刚看到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其实是相通的,”张佳峰解释道,“我们向瓶内打气,是施加作用力;而瓶内的高压水气喷出,推动火箭飞向天空,就是反作用力。”

图为水火箭课堂讲解原理时学生踊跃举手。蓝美萍 供图

从动手制作到梦想升空:放飞无限可能

理论学习之后,便进入了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动手环节。在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了塑料瓶、卡纸、胶带等材料,开始一步步搭建自己的“火箭” 。从固定尾翼确保飞行稳定,到制作伞仓保障安全回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五彩的贴纸为自己的火箭命名、装饰,一架架承载着童真与梦想的“CZ-8”、“神舟号”水火箭模型诞生了。

图为团队成员张佳峰与各组团队成员代表的水火箭合照。蓝美萍 供图

课程的高潮在户外的发射现场。随着张老师将水注入箭体、连接好发射器并开始打气,孩子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发射架上。“5,4,3,2,1!”倒数声落,老师按下发射按钮,水火箭“嗖”地一声,拖着一道水雾直冲云霄,随后在空中打开降落伞,缓缓飘落。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孩子们为自己亲手制作的火箭成功发射而雀跃不已,兴奋地在草坪上奔跑追逐 。

这一刻,升空的不仅是水火箭,更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一位名叫小雅的同学兴奋地说:“太神奇了!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火箭。今天我自己也做了一个,长大了我也想当航天员,去真正的太空看看!”

图为团队成员张佳峰发射水火箭照片。林翊文 供图
图为水火箭发射照片。蓝美萍 供图

从一堂课到“百千万工程”:青年力量的生动实践

此次水火箭科普活动,是“七彩童行·惠育绿苗”志愿服务团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生动缩影 。这正是青年学子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的方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和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这一切付出都无比值得。

通过这样“小切口”的活动,青年志愿者们将知识、视野和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的沃土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描绘广东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增添了绚丽的青春色彩 。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佳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佳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6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