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昆明理工大学“智”耕祖国大地“志”献青春力量实践团队来到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索当地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胡批小组座谈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踏入和平村,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上午,实践团抵达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胡批小组,胡批支部书记九斤向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地“三个着力”发展目标,围绕抓队伍、抓治理、抓发展,全面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生态保护提质增效、群众致富渠道更宽。通过“三抓三强”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情况。
图为实践团队在和平村座谈
随后,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扎西次理在座谈会上阐述了该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以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激发农民增收致富“内生动力”的做法。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也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
产学研融合,科技赋能乡村产业
下午,在和平村工作人员和云裳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走访了当地三家企业,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如何支撑乡村振兴。
在香格里拉藏药科技小院,副经理张丽春介绍了太阳能耦合热泵干燥技术如何实现能耗降低与效率提升,打破“高原种植依赖人力”的传统认知。团队还实地考察了当归、木香、秦艽等藏药作物的种植基地,亲身感受科技与传统农业的融合。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忠浩药业调研
接下来,团队了解到,香格里拉茸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智能化冷链园区,通过搭建物联网温控系统和构建"政府+公司+农户"三产融合体系,结合智能化冷藏中心和追溯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增值。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茸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
在香格里拉市天泉川贝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们了解到川贝母种植的技术难点及创新解决方案,同时也认识到乡村振兴面临的传统作物收益低与经济作物受耕地红线限制的现实矛盾。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天泉川贝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走访村民,感受乡村振兴成果
“在云镜牧歌的香格里拉,每一缕经幡飘动都诉说着故事。”团队成员带着调研问卷走访与村民交流,一位藏族阿妈热情邀请团队们进屋参观。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农户家里进行问卷调查
屋内装饰融合了民族特色,古朴而雅致。通过交谈了解到当地政府积极引进产业资源,带动了居民增收致富,阿妈的六口之家已步入小康生活。问卷结束后,阿妈再三热情留饭,这份朴实无华的待客之道,让团队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积极变化,以及各民族同胞之间的深厚情感。
和平村的实践经验表明,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能有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学习了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也让团队们在服务基层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更加坚定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建设祖国的决心。
撰文 | 何润达、蔡宇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润达、蔡宇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润达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