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航空报国、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2025年7月6日至12日,中飞院 “助老微光・护幼启航” 暑期社会实践团的青年学子深入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充分发挥航空专业优势,以七日实践行程聚焦乡村 “一老一小” 群体,用摄像机记录乡村银龄笑容,以“趣味课堂”点燃留守儿童蓝天梦想。

    银龄记忆:科技让岁月留痕

在桥头镇跳墩村,78岁的张大爷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正式肖像照。"上次拍照还是结婚的时候",老人抚摸着相框的手微微颤抖。实践团运用专业摄影技术,为200余位老人记录下珍贵的影像,制作成《时光记忆》画册。这些定格的笑容背后,是72%留守老人缺乏正式肖像的现实,更是青年学子用镜头弥补的民生缺憾。

    雏鹰展翅:播种蓝天梦想

"塔台呼叫'小机长'!"在童伴之家的航空科普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情景模拟体验空中交通管制。团队创新设计的方言版"低空安全三字经"、无人机飞行演示等趣味教学,让200余名乡村儿童第一次近距离触摸航空梦想。50余幅充满想象力的航空画作中,"会种田的无人机"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产教融合:激活乡村新动能

在凤鸣通用航空机场,实践团将田间发现的问题带到塔台现场:"无人机如何实现与有人机协同?"通过实地调研,团队为智慧无人机的应用提出青年方案。拍摄的乡村宣传片将用于电商推广,助力特色农产品"飞"出大山。

    实践手记

"当看到老人对着照片露出笑容,当听见孩子们畅想未来的航天梦,青年大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实践的意义。"团队成员在日记中写道。七天的实践虽短,但科技助老的温度、航空护幼的初心,已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语

这是一次专业与民生的深度融合,更是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中飞院学子用航空特色赋能乡村振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据悉,实践成果将转化为双创项目,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宇轩、张绪瑶、刘天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宇轩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32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