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顾庚智 陈怡璇)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引导青年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社会实践中担责任、长才干、做贡献;同时,为给留守儿童们带来关爱和帮助,开拓小朋友们的视野,协助加强基层教育工作。本次支教在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心学校开展,以“五育润心,熠童启航”为主题。7月14日,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支教开营仪式在礼堂拉开了帷幕。
上午八点,开营仪式正式举行,春秋乡中心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们、团队里朝气蓬勃的10名成员,以及满怀期待参与夏令营的70多名儿童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段充满爱与成长的旅程。春秋乡中心学校曹勇老师致辞,对合肥工业大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对电气学院支教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也对团队的实践过程、形式提出殷切期许,希望来自高校的活力能为学校注入新的能量,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更加丰富多彩。
春秋乡中心学校曹勇老师讲话。通讯员 李少锋 摄
随后,支教团队队长陈怡璇同学代表全体队员发言,她表示:“此次支教,我们将响应‘三下乡’号召,围绕‘五育并举’的理念,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期待共同成长、留下美好回忆。”
实践队队长陈怡璇同学代表团队发言。通讯员 李少锋 摄
接下来,团队成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与小朋友们初步认识。
实践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通讯员 李少锋 摄
春秋乡中心学校副校长江燕在讲话中,强调支教活动对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他鼓励支教团队成员们怀揣热忱、用心教学,在乡村孩子的心中播撒梦想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贡献青春力量,并且勉励孩子们珍惜机会、用功学习,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与此同时,副校长还特别叮嘱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确保学生与支教老师的人身安全。
春秋乡中心学校副校长江燕在开营仪式上讲话。通讯员 李少锋 摄
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合影留念。快门定格的瞬间,合工大电气学院赴春秋乡中心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展开。
实践团队与春秋乡领导老师、全体同学合影。通讯员 李少锋 摄
合影结束后,各年级班主任将各班同学有序带回教室。实践队员们组织学生们进行“破冰之旅”,孩子们依次走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有的孩子大方地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则略带羞涩但眼神中充满期待,简单的介绍让师生之间的生疏感逐渐消除,教室里逐渐热闹起来。
紧接着,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三年级的同学们进行击鼓传花,孩子们认真参与游戏、自觉遵守规则、大方展示才艺,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猜字谜环节,孩子们绞尽脑汁,和其他人互帮互助、集思广益,一旦猜对便欢呼雀跃。团队成员在四年级同学中组织数字炸弹游戏中,随着数字的不断接近,孩子们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炸弹被“引爆”时的尖叫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以及123木头人游戏,考验着孩子们的反应和定力,一个个一动不动的小身影格外可爱。这些活动有效拉近了师生关系,让班级氛围变得十分活跃。
同学们积极参与破冰游戏。通讯员 李少锋 摄
下午,各班级的社团课程正式开展,孩子们在社团课中专注投入,收获满满。在彩绘课上,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石膏娃娃上尽情挥洒想象力,用五彩的颜色勾勒出心中的世界;鲁班锁课程吸引了许多对榫卯构造感兴趣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拆解、组合,感受着传统工艺的奇妙。在数独课上,孩子们专注地盯着格子里的数字,按照规则仔细推算,在攻克一道道难题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书法课上,郭老师从握笔姿势、基本笔画教起,孩子们一笔一划认真临摹,字里行间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绘画课后同学们纷纷展示作品。通讯员 李少锋 摄
此次合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不仅为春秋乡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甘霖与纯真的欢乐,更在高校学子与乡村之间架起了一座双向奔赴的桥梁。这既是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让孩子们在课本之外触摸更广阔的世界,埋下探索未知的种子;也是青年学子扎根大地、践行担当的生动实践,在与乡村的深度联结中厚植家国情怀。相信在未来的10天里,青春的热忱与知识的星火将照亮孩子们的暑期时光,让这个夏天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温暖记忆,更让教育的力量在双向滋养中持续传递。
撰文 | 顾庚智
图片 | 李少锋
一审 | 兰歆柔
二审 | 陈怡璇
三审 | 侯崇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顾庚智 陈怡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怡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