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姬茵)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获得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社区为核心载体,将养老资源与居民生活场景深度融合,为这一命题提供了有效解决路径。7月18日,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衿暖夕”实践队深入西安市东仪小区,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研,深入探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基层落地的实践路径,充分展现了其在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中的专业价值。

精准化物资配送:畅通社区居家养老的配送链路

实践队联合北京热腾公益基金会开展入户关怀行动,将米面油、纸巾等生活物资精准送达社区老人家中。从采购环节的需求匹配,到分装阶段的分户核对,每一步操作均以老人实际需求为导向——张新安、曾婕等老人下月需要米和油;万美荣、李杨坚等老人需要面和油;行动不便的李卫东老人则被标注“优先提供方便食品”。针对行动不便的万美荣老人,队员们协助其佩戴氧气罩、叮嘱康复注意事项;与李杨坚老人的互动中,一句“这不能吃少啊”的打趣,更显服务中的人文温度。这种“物资+服务”的双轨模式,正是社区居家养老“立足社区、精准触达”核心逻辑的体现,通过将精准化物资配送嵌入老人生活链条,畅通养老服务的末梢,让老人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关怀。

▲图为实践队员记录老人需求

陪伴式情感支持:激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精神纽带

“你们就像家人一样。”走访中,第八户老奶奶紧紧拉住队员的手说,泪水里满是对社区关怀的动容。据悉,老人老伴去世后,社区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定期探望,已成为其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观察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物质供给,更体现在情感需求的精准响应。队员们通过倾听老人故事、记录生活点滴、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将专业服务转化为“家人般”的陪伴。这种基于社区熟人网络的情感连接,不仅缓解了老年群体的孤独感,还强化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印证了社区居家养老“精神照料与生活照料并重”的设计理念。

▲图为实践队员入户关怀

多元化场景服务:老年食堂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嵌入式支点”

在东仪小区老年食堂,实践队对其运营模式展开专项调研。该食堂以“就近、便捷、普惠”为原则,创新采用“线上订餐+线下堂食”双模式,依托社区议事会、物管会、荣华物业等多方协作,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精准补全社区养老短板。“菜品种类多、口味合心意,比自己做方便多了。”用餐老人的评价,道出了老年食堂在满足老年群体餐饮需求中所承载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价值。这种将“舌尖上的关怀”嵌入社区日常生活的实践,既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现实问题,更通过多方主体协同,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供给效率,为社区居家养老在具体场景中的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图为实践队员与老人交谈

实践启示:社区居家养老养老资源与社区生态融合的关键

此次调研显示,东仪小区的社区居家养老实践,通过“精准化配送+情感化陪伴+场景化服务”的三维模式,实现了养老资源与社区生态的有机融合。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社区为“容器”,让老人避免了机构养老的疏离感;以多主体协同为“动力”,破解了单一主体供给不足的难题;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了服务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升级。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连接家庭、社区与专业机构的纽带,其在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可及性等方面的专业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正如实践队成员所言:“社区居家养老的智慧,在于让专业服务‘隐身’于生活细节;而它的温度,正在于让老人始终感觉‘家从未远离’。”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姬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姬茵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