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探访深蓝实践路
为引导学生学习海洋知识、投身海洋实践,不断增强为海洋强国事业贡献青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025年7月21日-22日,山东科技大学海洋学院“蓝菁筑海,质赢未来”团队赴山东省威海市,前往威海市海洋发展局、至海港湾、刘公岛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威海市海洋经济及海洋文旅发展情况。
图为“蓝菁筑海,质赢未来”实践团队到达威海 温承龙 摄
座谈问道:深研发展策略
实践第一站,团队赴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开展调研座谈。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威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海洋文旅产业改革举措及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路径。乳山海上风电基地、“蓝色海湾”修复项目和“海洋碳汇+”的发展模式,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这些生动案例,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海洋经济发展全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刻。
图为实践团队到达威海市海洋发展局 李建林 摄
图为实践团队与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座谈交流 李建林 摄
港湾漫步:见证世纪蝶变
第二站,团队来到威·至海港湾。当巨鲸脊骨般的拱形建筑自百年港埠肌理中昂首跃出,数字光影为斑驳砖墙勾勒着威海的前世今生。这片老港旧址,凝望着这座城市渔村小港蜕变为滨海名城的世纪蝶变。队员们漫步滨海步道,雄踞黄金海岸的厚重历史触手可及。作为融汇滨海休闲、文化体验、社交娱乐的“第三空间”,它既深植威海人对老港的眷恋,又以六大主题空间、多元业态与滨海场景,为威海商旅文脉注入澎湃新活力。在这里,威海的过去与未来、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国际,激荡出无限可能。穿行其间,队员们不仅触摸到威海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更体会到其从“小而美”迈向“强而精”的跨越之势。
图为实践团队漫步威·至海港湾 李建林 摄
循迹刘公岛:叩问甲午砺初心
最后一站,来到威海的历史坐标——刘公岛。这座3.15平方公里的岛屿,如同停泊在时光深处的巨舰,承载着近代中国的沉重年轮与不屈精魄。团队成员登岛,步履所至皆是历史的刻痕:甲午战争博物馆内,锈炮、黄电文、残军服,无声嘶吼着黄海怒涛与将士浴血。“撞沉吉野”电文如惊雷,在队员心中炸响国殇切肤之痛;北洋海军忠魂碑下,花岗丰碑铭刻英名,松涛海韵间传递不屈魂。队员们肃立垂首,敬意如潮;凝望泊岸定远舰,“亚洲第一巨舰”虽锈迹斑斑,犹昂首向海,巍峨轮廓诉说着荣光与沉戟,是为铁血岁月最铮铮的钢铁见证。亲身感受了解历史文化,成员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教训,发愤图强。
图为团队到达威海市刘公岛 温承龙 摄
图为实践团队到达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温承龙 摄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李建林 摄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李建林 摄
图为北洋海军忠魂碑 仇宇桐 摄
图为“定远”舰 仇宇桐 摄
蓝菁启航:向海图强
通过本次深入威海的社会实践,海洋学院“蓝菁筑海,质赢未来”团队成员深受触动,进一步坚定了专业报国的理想信念。 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海院学子,将自觉肩负使命, 充分发挥所学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海洋科技创新前沿,努力服务区域海洋经济建设需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撰稿:仇宇桐 图片:李建林 仇宇桐 温承龙)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仇宇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仇宇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