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夏雨为连南添绿,一次探访为振兴注脚。2025年7月22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乡韵连瑶”实践队深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东和村,通过深度访谈与实地探访,解码广东“百千万工程”在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探寻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在村党支部书记甘明峰的引领下,实践队亲历了党建引领下的乡村蜕变成果,一幅山乡振兴画卷在雨中徐徐展开。
细雨润心:党群中心聆听振兴“领头雁”
岭南七月,暑气正盛。7月22日上午,一场不期而遇的阵雨洒落连南,洗去暑热,润泽田野。实践队冒雨抵达三江镇东和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党支部书记甘明峰展开了一场内容详实的访谈。
窗外雨声淅沥,室内交流热切。访谈中,实践队师生深入了解到甘明峰书记上任以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这个是最基本的。”谈及如何做好村支书,甘书记由衷感慨。他强调,作为基层书记,面对繁杂事务,常需牺牲个人时间和事务,因此“首先需要有公心,要有奉献精神。如果是太自私的人,干什么事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话,那就不行。”
“作为新组建的班子,需要磨合的时间也比较长。”回忆2021年初刚上任时的困难,甘书记坦言。作为新当选的书记,他对工作起初不够熟悉,压力巨大。然而,通过他不断的学习提升与新班子的齐心协力,团队能力和工作成效逐步提升,在三江镇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甚至名列前茅。政府的肯定与鼓励,持续激发着班子的工作积极性。
甘书记还深入阐释了“党建+”思维与“三维赋能”机制。“党建就是一个抓手”,他解释道,以党建为引领,能有效统筹调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很多工作若没有党组织去牵头,单单靠个人的话就比较困难。”这番话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最后,甘书记介绍了东和村在党建引领下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的务实举措及其带来的喜人变化。大家听得都很入神,既因这些成就自豪,也为百姓们由衷高兴。
▲图为甘书记与实践队师生亲切交流
水韵生金:沿陂村中探寻生态“致富经”
午后,甘书记热情不减,冒雨带领实践队穿行于被雨水洗刷得愈发青翠的沿陂村。沿陂村是东和村下辖的自然村之一,也是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这个村寨在雨中显得尤为生机盎然。
实践队首先步入的是稻鱼稻虾综合种养示范推广基地。沿路前行,路旁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与田田莲叶便映入眼帘。池边标识牌清晰标示着“荷叶3元一片,荷花3元一枝,莲蓬3元一个”。这片荷塘景致不仅赏心悦目,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沿木栈道穿过荷塘,大家随即置身于基地核心区域——一片广阔的生态稻田。眼前,百亩稻浪随风起伏,宛如绿色碧波。书记介绍,这里采用“稻田养鱼”模式:鱼稻相依,稻田为鱼提供食物(杂草、虫、稻花),鱼则为稻田清除杂草和病虫。全程无需农药,产出的是绿色无公害的稻米和鲜鱼,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既保护环境又提升农产品品质。但书记同时强调,稻田养鱼模式对水源水质、土壤、水温气候及田块平整度等均有一定要求,需各项条件均满足方可实施。沿陂村精选的百亩田地,恰好满足上述条件。放眼望去,无论是稻鱼共生,还是点缀其间的荷塘经济,都是生态经济新模式的生动体现,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印证。
▲图为稻鱼稻虾综合种养示范推广基地生态稻田
离开基地,小雨初歇。书记又带领队伍踏上村头绵长的万里碧道。碧道沿三江源(三江河、涡水河、太保河交汇处)而建。书记介绍,三条河流因泥沙含量、流速、密度不同,形成“一水三色”奇观,雨量充沛时尤为明显。同时强调,碧道建设涵盖“5+1”重点任务(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如今已成为亮丽的生态风景线和村民游客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图为在万里碧道,甘书记(左)与带队老师率队前行
碧道右侧是连南越秀儿童公园。园内设有摩天轮、双层蹦床、大型旋转木马等设施,古朴格调中处处彰显瑶族文化特色:长鼓造型射灯、牛角装饰、瑶族花纹墙绘,让游客在游玩中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
▲图为连南越秀儿童公园
沿着碧道前行不远,在左下方河流中便是龙腹陂遗址。甘书记介绍,龙腹陂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距今近1800年,是珠江水系首个拦河筑坝的水利工程,现为连南新“三江八景”之一的“龙腹晴澜”。
▲图为甘书记为师生讲解龙腹陂遗址与“龙腹晴澜”景观
眺望对岸河畔,会看到一个大型的户外露天水面实景演出平台。书记介绍,这是三江源水上瑶台,是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很多县级盛事都会在此举办。万里碧道下宽敞的彩色阶梯,是乡亲们观演的绝佳位置。
天色微霁,时间尚早。于是甘书记率实践队师生返回村内开展入户访谈。途经综合便民服务站时,恰遇老年村民围坐于服务站旁方桌在纸牌娱乐,人人笑容洋溢,场面热烈。在与他们简短交流中,师生们发现老人们普通话表达相对流利,沟通基本无碍。正是此类零距离对话,使大家对村情民情的认知更趋立体鲜活。
▲图为村民们与带队老师热情地交流
行程尾声,大家来到架在三江河上的越秀廊桥。桥柱以红黄为主色调,桥身装饰瑶族盘王印、长鼓、马头纹等元素,民族风情浓郁。桥廊两侧设有大鼓,供游客敲击,聆听厚重鼓声。书记说,夜晚桥身七彩灯光亮起,流光溢彩,已成连南“网红桥”。他特别提到,越秀廊桥是在广州市越秀区支持下助推自治县全域旅游的重点项目,也是连南新“三江八景”之一。
一场倾耳雨中的深度对话,一次穿雨而行的沉浸探访,让“乡韵连瑶”实践队得以在湿润的空气里实地触摸这片热土在时代浪潮中焕发的蓬勃脉动,共同勾勒出此行探寻乡村振兴密码的清晰底色。(撰稿:陈佳慧 宁洁儿 图片:陈佳慧 宁洁儿)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乐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乐儿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