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21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侨心筑梦实践团踏着盛夏的热浪,奔赴江门开平市大沙镇黎雄村,开启一场文旅调研与宣传行动。这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团队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将脚步深深扎根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

(图为实践团大合照 陈玮锋 供图)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化身文旅 “勘探者”,系统考察黎雄村的自然景观、民俗遗产等文旅资源,全面掌握村庄发展的基本脉络。为了深入探究当地文旅资源及发展情况,团队采访了大塘面村花田负责人、华侨游客、商户等。在花田负责人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在政府资金赋能与科学规划引领下,昔日的传统水田农业已蝶变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为黎雄村注入了蓬勃生机;在采访过程中团队还遇到了许多华侨游客,他们表示在这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乡风习俗与田园风光,第一次跟随父母踏入家乡的儿女也表示“这里环境很好,我很喜欢”。在这里,他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精心沉醉于大美黎雄的湖光山色。在一次次的促膝长谈与细致观察中,团队已收集黎雄村文旅发展情况的一手资料,梳理其现状与困境,也为团队后续精准提出乡村振兴对策筑牢实践根基。

(图为实践团正在采访大塘面村花田负责人 吴骐羽 供图)

(图为实践团正在采访景区华侨游客 周增锐 供图)

与此同时,团队同步启动 “黎雄村文旅宣传” 拍摄计划,精心搭建团队公众号、视频号等多个网络宣传平台矩阵。通过走进黎雄村的大小街巷与自然景区,围绕“过去的黎雄村、现在的改变、未来的期盼”为主线,用镜头捕捉村庄的向日葵花田、晨雾暮霭、生态水库的鲜活细节,记录当地村民对黎雄村发展的感受。

每一帧画面都浸润着乡土气息,每一段镜头都饱含着人文温度,将黎雄村的生态之美与人文底蕴悄然浓缩进我们的镜头里。

(图为实践团正在用无人机拍摄黎雄村村落景色 黄晓惠 供图)

侨心筑梦实践团此次活动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大沙镇团委、黎雄村党委及村民们的鼎力支持,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情为实践行动筑牢了坚实后盾。团队初到黎雄村,大沙镇团委与黎雄村党委彼便积极牵头组织专题见面会,热情迎接侨心筑梦实践团的到来。会上镇、村干部们细致了解了团队实践计划后,当即表态全力支持,无论是从出行路线规划到村民沟通协调,都主动为团队扫清调研路上的障碍,用实际行动为青年实践保驾护航。在后期的宣传拍摄中,黎雄村党委副书记更是全程陪伴指导,亲自带领团队成员走访黎雄村下辖的九个自然村,他沿着田埂街巷边走边讲,细致介绍各村的历史沿革、潜在旅游资源等,同时积极带领我们与村民就村庄发展情况展开访谈,这份毫无保留的支持,为团队高效完成调研与宣传任务注入了关键力量。

(图为实践团与大沙镇团委合照 黄晓惠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黎雄村党委副书记带领下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 陈玮锋 供图)

这场文旅调研与宣传行动,不仅为黎雄村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青年智慧,更通过持续发声让这座深藏的村落走进大众视野。经过多日扎根乡土的实践探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侨心筑梦实践团已针对黎雄村文旅发展痛点难点,形成了兼具可行性与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宣传阵地建设上,目前已累计推出10篇主题推文与7个精品宣传视频,后续还将围绕村落故事、民俗体验等主题持续创作系列作品,让黎雄之声传得更远。从当前的宣传数据反馈来看,这些饱含乡土情怀的内容已收获众多村干部、村民及网友的点赞支持,一股股温暖的力量正汇聚成助力黎雄村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图为侨心筑梦实践团奔赴下一个拍摄点的团队合照 陈玮锋 供图)

当青年的创意与乡土的底蕴碰撞交融,当数字的翅膀托起村落的梦想,黎雄村的蜕变之路正被点亮。这股由侨心筑梦实践团点燃的文旅发展火种,将在各方力量的接续培育下,生长为乡村振兴的繁茂森林,让更多乡村在青春智慧的赋能中,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乡土芳华。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