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下,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助乡圆梦”服务实践队见证着这座岭南水乡的蜕变。在筑牢生态本底、激活民宿经济、焕新非遗文化三股力量的深度协同下,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振兴画卷。
图一 团队出征
生态筑基:绿色动能厚植发展优势
抵达莲洲镇后,“助乡圆梦”服务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活动,走访了布谷鸟生态园、山禾文旅休闲田园等研学景点。负责人谈及初衷是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核心价值。其特色营地研学项目深度结合莲洲生态资源,通过实景农事体验,将爱惜粮食、尊重劳动的种子植入年轻一代心田。这种“自然平衡”理念的实践,让生态研学超越观光层面,成为弘扬劳动精神的有效载体。
随后团队又来到了著名的十里莲江景区。其发展则展现了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通过科学整合水乡生态肌理与现代发展需求,构建起集生态涵养、文化体验、产业培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漫步生态廊道,游客既能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生态优势正转化为莲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图二 调研现场
民宿赋能:社区共建点燃共富引擎
在莲洲镇的振兴图谱中,特色民宿已成为驱动社区发展的金色纽带。团队走访了多家当地特色民宿。其中“天天惦记”民宿负责人介绍,该民宿运营已深度融入莲洲肌理:食材采购直连当地农户,每月消化近万元农产品;特色“莲洲宴”菜单由村民参与研发;更定期组织住客参与助农采摘等活动。这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使民宿成为带动农产品销售、传承饮食文化、提升社区凝聚力的综合平台,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数据显示,莲洲镇民宿集群已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真正实现“经营主体壮大”与“村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图三 “天天惦记”照片墙
非遗铸魂:文化自信绽放时代华彩
在莲洲镇人民政府,省级非遗“水上婚嫁”传承人黄细妹老师的嘹亮歌声回荡梁间。老师向团队展示着泛黄的手稿,十四年来,黄细妹老师与搭档梁炳妹老师坚守传承使命,“看着第三代传承人的笔记,更明白守护文化根脉的意义。”她说道。
图四 非遗传承人献唱
近些年传统民俗正焕发崭新活力。2024年初,一对外国夫妇专程来此举办水上婚礼。这场跨国联姻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
更可喜的是,青少年对于非遗传承的认识逐渐加深。在“百千万工程”大学生支教课堂上,非遗面塑与莲洲镇IP标识——“莲”融合。通过面塑媒介,孩子们捏制的面塑作品创作了自己心目中的家乡,既是非遗的创新表达,也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让青少年在创作中理解工匠精神,是最好的传承。”
图五 作品展示
三链融合:“莲洲新貌”的启示价值
莲洲镇的发展证明,乡村振兴需要多维力量的交响共鸣。生态保护构筑发展基底,民宿经济激活社区动能,非遗传承凝聚精神内核——这三条主线相互交织,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莲洲实践的核心在于系统思维。当地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引入专业人才运营农文旅项目,同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使生态资源、闲置农房、传统文化等“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本。其“室内+户外”多元营地模式,更实现全龄段覆盖与四季运营,破解了乡村 旅游的季节性难题。
随着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莲洲镇三链融合的振兴路径正释放出示范效应。政策引领与市场创新双轮驱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共同探索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莲洲方案”。当生态绿线、民宿金线、非遗彩线在这片水乡沃土上紧密交织,一幅产业兴、百姓富、文化浓的现代乡村图景已跃然眼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着可复制、可推广的“莲洲智慧”。
供稿: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助乡圆梦”服务实践队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