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星火传音实践团赴增城区仙村镇下境村开展暑期实践,以中英双语荔枝文化课堂为媒介,融岭南佳果魅力于国际视野,赋能学子创新探索平台建设。

下境村,这片被荔枝眷顾的土地,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品种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荔枝产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除了珍稀名贵的挂绿,还有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仙进奉。增城荔枝的甜蜜故事在下境村持续上演,散发着更加迷人的魅力。

盛夏时节,荔香浮动。一场融合文化浸润与趣味学习的特色活动正悄悄拉开序幕。

荔韵千秋:舌尖上的历史

跨文化荔枝诗话

图为星火传音实践团为孩子们授课 骆文灿 供图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为将岭南鲜荔送达长安,耗尽心血破解“一日色变”的运输难题,剧中那抹穿越千里的绯红,不仅是盛唐贡品的象征,更藏着中国人与荔枝千年博弈的智慧。

上午,志愿者老师以《长安的荔枝》牵出荔枝主题,带同学们初识荔枝模样与生长历程。接着,深入历史文化探寻,教授荔枝的英文“lychee”、用“juicy”、“sweet”等形容词情景化教学,同时搭配相关诗词赏析,让传统文化与英语奇妙交融,趣味与知识齐飞。

趣味手工

图为孩子们用扭扭棒做手工 骆文灿 供图

志愿者老师手持色彩鲜亮的扭扭棒,细致演示了小荔枝的圆润造型如何通过螺旋缠绕固定,让同学们对水果模型的编织技巧有了直观认识。

经过一番忙碌,课桌上渐渐摆满了成果:红荔枝缀着绿蒂,饱满圆润,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大家的巧思。

荔枝品种里的千年风华--从古籍到课堂

图为星火传音实践团为孩子们授课 骆文灿 供图

下午的课程,在荔枝品种的介绍中拉开序幕,而那些流传千年的古典故事,为这场讲解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当谈及胭脂红荔枝时,志愿者老师笑着说:“这胭脂红的名字,就像从古典画卷中走出来的一般。它果皮薄如蝉翼,成熟时红得似少女脸颊的胭脂,娇艳欲滴,故而得名。”相传在岭南地区,胭脂红荔枝曾是文人雅士聚会时的珍品,大家品尝着这嫣红的果实,吟诗作对,留下不少佳话。

志愿者老师引导同学们将故事与品种特性结合,加深对荔枝的理解。这些古典故事,不仅让荔枝品种的介绍更生动有趣,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知识。

课外拓展:科学小实验

图为孩子们做科学小实验 骆文灿 供图

课后之余,志愿者老师们通过开展趣味科学小实验——“拉不开的两本书”摩擦力实验、“会旋转的纸张”静电实验、“碘伏小实验”等。当同学们在动手过程中解锁一个个科学密码,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便会化为探索的动力——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让抽象的原理变得可触可感,更在潜移默化中点燃求知的火种,让大家在亲手实践中锤炼技能、收获成长,真正体会到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

合影留念

图为星火传音实践团和孩子们合影 骆文灿 供图

一天的荔枝文化探索,是知识的播种,更是跨文化交流的尝试。今天的课程以荔枝为核心,通过中英双语互动等多元形式,让同学们在感知岭南佳果独特魅力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国际视野的有机衔接,为同学们探索知识、启迪思维搭建了生动平台。

志愿微光汇聚,点亮童趣时光,期待下次再以荔为媒,解锁更多文化新章,让成长与美好持续升温。

供稿: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星火传音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4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