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肇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科技赋能乡土,青春焕新传承”实践团走进肇庆市永安镇江溪村,开展“非遗+数字技术”创新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响应“百千万工程”与“双百行动”号召,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江溪蔡李佛醒狮的传承困境,让这一古老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

一、传统醒狮遇传承瓶颈 古老技艺盼新突破

江溪蔡李佛醒狮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将南派武术的刚劲与灵动融入狮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在江溪蔡李佛醒狮传承中心,非遗传承人马师傅带领弟子们表演的《雄狮献瑞》,在表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参与进来一起学习、体会醒狮的魅力,其动作刚柔并济,鼓点节奏鲜明,展现出醒狮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江溪蔡李佛醒狮团的弟子们在表演《雄狮献瑞》

但这项传统技艺正面临传承难题。多位传承人表示,年轻一代对醒狮的兴趣逐渐降低,“狮头重、鼓点复杂,年轻人觉得学起来累,而且表演形式多年没变,他们觉得不够时髦。”实践团调研发现,醒狮的传播缺乏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导致其影响力难以扩大,“后继少人”的困境日益凸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非遗传承人马师傅进行访谈

二、数字化记录存技艺 科技手段留匠心

为系统性留存醒狮技艺,实践团启动了数字化记录工作。队员们用手机、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传承人展示的“采青”“醉狮”等经典狮艺动作,细致捕捉每个动作的细节,确保技艺的完整性。同时,通过与传承人深入交流,用AI语音转写工具记录醒狮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故事以及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了详实的文字资料。

▲图为传承人表演的狮艺动作之一 

在醒狮道具存放处,队员们使用手机扫描APP对狮头、狮被等道具进行高清扫描,生成电子版图像。这些数字图像清晰还原了道具的工艺细节和历史痕迹,为醒狮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可靠的数字档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醒狮道具进行扫描后得到的电子版图像之一

三、创意设计赋新能 非遗IP现潮流范儿

实践团尝试用现代设计为醒狮注入新活力。队员们通过手机端AI绘画小程序,输入“江溪蔡李佛醒狮”“岭南元素”“青春活力”等关键词,生成多幅醒狮IP草图。随后,用修图工具对草图进行细节调整,设计出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潮流的文创图案。

▲图为实践团设计的醒狮IP草图

四、数创融合促发展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实践团为了进一步推动醒狮IP的数创融合,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场景。他们计划通过定制文创T恤、帆布袋,以及3D打印醒狮摆件等方式,将设计转化为实体文创商品,投入乡村旅游零售,为村集体增加收益。

同时,实践团还计划将醒狮IP植入本地特产包装,如江溪村大米的包装设计中,提升产品的品牌辨识度。在文旅开发方面,计划设置醒狮IP打卡装置,联动“非遗体验+乡村游”线路,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江溪蔡李佛醒狮文化。

当古老的鼓点遇上数字的节拍,当传统的狮头焕发潮流的光彩,实践团成员们用行动证明,科技与文化并非割裂,传承与创新可以共生共荣。他们留下的不仅是珍贵的数字档案和时尚的文创IP,更是一条用青春智慧连接传统根脉与现代生活的可行路径。这趟“非遗+数字”的探索之旅,,也让大家有理由期待,在广大青年的接续奋斗下,更多沉睡的乡土瑰宝将被数字时代唤醒,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持续闪耀。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向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向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