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阿拉木图7月23日(通讯员:夏木夏提·阿曼秦,杨宸宇,佧米然·阿不都克日木)。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红石榴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苏村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红石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像一群勤朴的园丁,用知识和爱心浇灌着民族团结的花朵,活动精彩纷呈,孩子们的笑脸比天山上的阳光还要灿烂,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互利共生,语言连心
团队成员孙哈儿以“作物共生”与“语言互补”的共通性为主题展开讲解。他提到,就像田间不同作物共生能相互滋养、茁壮成长一样,各民族的语言也如同鲜活的生命体,彼此互补、相互借鉴。不同语言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智慧,当大家用心倾听、主动理解不同的语言时,就像为民族间的情感搭建了桥梁,让各民族的心贴得更近。这种语言间的和谐互动,正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也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图为为小学生讲解作物共生与语言互补 团队成员孙哈尔 ·买代力 韩欣悦摄
科技助农,振兴乡村
团队成员温煜则带来了南京援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展示。他用生动的普通话向孩子们讲解相关科技术语:“大家看,这些小小的设备就像农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它们能时刻‘观察’土壤里的水分够不够、空气温不温暖,还能把这些消息立刻传给电脑。这样一来,农民伯伯不用总跑到田里,在屏幕前就能知道庄稼需要什么,及时浇水、施肥,让庄稼长得更好。这就是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方便,也是南京和新疆手拉手、共发展的见证。”他一边演示PPT,一边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释科技术语。
图为讲解南京援疆农业物联网技术 团队成员温煜 巴艳·革命摄
民族团结暖校园,欢乐互动不舍情
课堂上的知识与乐趣还未散去,孩子们的热情依旧高涨。有的围着“小小老师”追问着刚才没听够的知识点,有的三五成群讨论着那些课件上他们从未见过的事物,还有的已经悄悄期待起接下来的活动。在短暂的午休调整后,校园里的热闹氛围愈发浓厚,新的精彩继续上演,为孩子们的夏令营时光增添更多色彩。
图为教小学生们唱改编版《娃哈哈》 团队成员开什普拉·艾买尔 韩欣悦摄
团队成员开什普拉带领孩子们唱起了改编般的《娃哈哈》,还一同朗诵了民族团结诗歌。欢快的旋律响起,孩子们立刻被感染,有的拍手打着节拍,有的跟着节奏晃动身体,还有的扯着小嗓子大声跟唱,清脆的歌声充满了活力。朗诵诗歌时,大家更是精神饱满,用响亮的声音传递着对民族团结的赞美,高涨的热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图为小学生们合唱改编版《哇哈哈》 巴艳·革命摄
绿茵场上,足球在阳光下划出快乐的弧线。小朋友你追我赶,汗水在红扑扑的小脸上闪闪发亮。小球员们自发地和老师们混合编队,你传我接间配合得天衣无缝。"传球!""好球!"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场边观战的小朋友也没闲着,他们呼喊着,为场上队员加油助威。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在球场上踢球 韩欣悦摄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在球场上踢球 韩欣悦摄
夕阳的余晖为校园镀上一层金边,放学的铃声已经响起,孩子们却迟迟不愿离去。他们围着实践团的哥哥姐姐们,有的求合影,有的偷偷往老师口袋里塞自己折的千纸鹤。"老师你们明天还来吗?""这个送给你,是我画的"稚嫩的童言童语里满是不舍。实践团的成员们蹲下身,与孩子们平视着约定明天的活动,心里既温暖又感动。返程的路上,不知是谁先哼起了白天教的歌,很快所有人都跟着唱了起来。歌声飘过田野,飞向远方。
图为放学时小朋友们和团队成员约定第二天的见面 韩欣悦摄
撰文 | 佧米然·阿不都克日木
图片 | 韩欣悦 巴艳·革命
一审 | 佧米然·阿不都克日木
二审 | 杨宸宇
三审 | 夏木夏提·阿曼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夏木夏提·阿曼秦 杨宸宇 佧米然·阿不都克日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佧米然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