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绵延千年的青稞田里,一群“00后”大学生正用科技解锁这种古老作物的健康密码。四川农业大学“稞学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系统性发芽工艺研究,成功实现青稞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显著提升,并基于此研发出首款高GABA青稞饼干。这项成果不仅为功能性食品研发注入新动力,更为青藏高原特色产业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
藏地黄金的科技焕新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三高两低”(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谷物,其健康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团队指导老师侯凯教授指出:“青稞本身富含β-葡聚糖、酚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而GABA作为人体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改善脑功能等功效。我们尝试通过科技手段将二者价值融合。”
高原青稞的GABA含量本就高于普通谷物,平均达19 mg/100g。但天然含量仍难以满足功能性食品需求——国际标准建议每日补充28-100mg才能有效缓解压力。发芽被证实是提升GABA的关键路径:在酶促反应下,青稞发芽后GABA含量可提升1.95-4.51倍。
图为青稞发芽过程
72小时精密实验破解工艺瓶颈
自7月7日起,团队购置专业发芽装置,设置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三个时间梯度,每组进行三重平行实验以排除误差。“不同批次青稞的GABA波动曾困扰我们”团队负责人仁青翁姆介绍道。为此他们创新实验流程,每次取样后立即进行烘干、磨粉和冷藏处理,防止GABA活性损失。最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精准测定含量——该方法被公认为食品检测的“金标准”,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技术优势。实验结果印证:发芽青稞粉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青稞,这与江南大学等团队的研究结论一致,但团队同时发现,过长发芽期会导致青稞粉产生不良风味和口感。
图为成员在研究设备使用
从实验室走向餐桌的健康实践
基于GABA含量数据和风味测评,团队最终选定24小时为最佳发芽时长,在保留麦香的同时实现GABA富集与口感平衡。目前研发的“高GABA青稞饼干”已完成配方设计,试吃反馈显示其兼具酥脆口感和独特风味。
这款饼干打破了普通青稞食品的功能边界,与普通青稞食品相比,在成分、功能和工艺上都有显著差异:成分上,普通青稞饼干以青稞粉、油脂等为主,仅提供膳食纤维等基础营养,而该产品通过特殊发芽富集工艺,使GABA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青稞粉及市面上同类产品,且全程无人工添加,活性更稳定;功能上,普通饼干主打“代餐饱腹”,该产品则精准定位“舒压助眠”,能让人们在享用零食时同步改善情绪状态;工艺上,它突破传统烘焙局限,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的发芽工艺激活青稞自身酶活性,自然富集GABA,既保留营养活性,又确保成分天然。
图为饼干制作过程
从学生到上班族,从失眠者到情绪敏感人群,这款饼干既是健康零食,更是随时可及的“情绪调节器”,重新定义了青稞食品的功能价值。“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升级的支点。”仁青翁姆强调。青稞作为藏区53.2%耕地的主要作物,百余家青稞加工企业正亟待提升附加值。团队成果有望延伸青稞产业链——此前藏区已开发青稞饼干、醋、啤酒等80余种产品,但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仍属空白。
青春智慧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在藏区,青稞贡献了家庭经营性收入的30-40%,但产业仍面临加工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的挑战。团队将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通过提升青稞附加值助力藏区农户增收。仁青翁姆表示他们的工作正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同频共振。随着青稞加工向健康化、功能化发展,这项凝聚青春智慧的科研成果,或将为青藏高原的千年青稞田注入崭新的科技基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姚俣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俣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