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青春赋能促振兴,共筑石榴籽同心圆” 社会实践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遵循,以科学多维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于 7 月 6 日至12日赴和田市吉亚乡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团队紧扣“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主线,通过多元活动形式,在基层践行青年担当,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一、赓续红色血脉,铸牢共同体意识
团队以红色教育为引领,深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推普通话推广。
7月 7 日清晨,团队与夏克买里村村民共同参加升旗仪式。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致敬,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升旗仪式后,在胡国强书记带领下,团队参观红色宣讲园与民族团结进步广场,亲身感受夏克买里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已成为凝聚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民一同参加升旗仪式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红色宣讲园
同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七七事变”爱国主义宣讲、诵读红色经典的形式,使孩子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既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又进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效提升孩子们普通话水平。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二、青春脚步,丈量乡村
大地于7月8日清晨,村干部与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一同带队,带领实践团队成员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大家围坐于村民家中的炕头、庭院,在亲切交流中,详细了解村民实际需求与急难愁盼问题,认真记录下每一条意见建议并反馈给村委会。 团队秉持“服务落地、问题解理念,拒绝“走过场”式调研。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也让社会实践真正成为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有效提升了服务决”的务实群众的精准度与时效性,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中结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硕果。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村干部带领下进行走访入户调查
为进一步拓展服务覆盖面,让更多村民受益,团队于于7月11日联动村干部与指导老师开展 “推普、普法” 入户宣传。队员带着精心设计的宣传海报走访入户,海报以生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 “学好普通话便于沟通交流”“法治知识护航生活” 等核心信息可视化,降低理解难度;面对村民,队员再耐心讲解内容细节,解答疑问。有效提升了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同时强化了法治观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与法治双重动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开展 “推普、普法” 入户宣传
三、知识星火,点燃乡村希望
社会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于7月8日将学院特色品牌"流动实验室"与和田地区"六点半课堂"创新结合,为夏克买里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启蒙课。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谁主沉浮""气球拐水"等系列趣味实验,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讨科学原理,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提升孩子们普通话水平。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有效激发了乡村儿童的科学兴趣,为提升当地青少年普通话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经典润童心,推普助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四、文化浸润育新苗:经典传承助力语言提升
为深入贯彻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创新开展了"经典润童心,推普助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团队精心遴选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文化载体,通过沉浸式观影体验,让乡村儿童在震撼的视听盛宴中感受优秀中华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图为 实践团队开展"经典润童心,推普助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随后为让乡村儿童在趣味中感受普通话魅力,团队于7月11日创新设计 “童绘普通话” 主题手抄报活动,通过 “语言学习 + 艺术创作” 的融合模式,降低学习门槛、激发参与热情。活动中,队员先以生动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 “普通话是沟通桥梁” 的意义,再鼓励他们将所学词汇、短句融入绘画创作。孩子们既兴致盎然地绘制 “说普通话” 的场景图画,又认真书写 “我爱普通话”“学好普通话走遍全中国” 等文字。孩子们在创作中自然强化了对普通话的认知,不仅激发了创造力,更真切体会到其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价值,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渗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开展 “童绘普通话” 主题手抄报活动
五、和田文化探寻之旅,触摸千年文明温度
社会实践团队为感受和田当地的饮食、服饰、民俗文化,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探寻之旅。在和田博物馆,斑驳的文物静静诉说着丝路文明的过往,从汉代的丝织品残片到唐代的陶俑,每一件展品都串联起中原与西域的千年对话,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这片土地作为文明交汇点的厚重底蕴。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和田市博物馆进行参观
最令人驻足流连的,当属艾德莱丝绸作坊。社会实践队员们凝神观摩那代代相传的艾德莱丝绸制作技艺他们不仅真切体悟到 “丝路生花 绚彩千年” 的深邃匠心 ,更读懂了这门古老工艺在当代传承中的厚重温度:它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在传承人手中不断生长的生命;也感受到了它蕴藏的蓬勃力量:既连着遥远的历史,也向着崭新的未来。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艾德莱丝绸制作工艺
此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新工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庄严承诺。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蓬勃力量。展现了化工学子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此次实践虽已落幕,但这份扎根大地的信念不会褪色。那些在田间地头积累的经验、在基层一线收获的成长,终将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让青春的足迹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延伸。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盛浩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盛浩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