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7日,新疆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智印疆来,印火筑梦:3D打印混凝土入乡村”社会实践团队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融合,走进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实践互动与实地调研活动,将前沿科技与乡村需求相结合,为当地孩子和村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与文化体验”。

7月8日,经过一整天的颠簸,团队抵达第一站艾德莱斯村,受到第一书记夏木西丁·帕力土的热情接待。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队在村委会教室与当地孩子们相聚,开启了社会实践之旅。

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艾德莱斯村的孩子们讲解3D打印混凝土技术原理,并通过"奶油模拟打印""泥胚手工塑造"等趣味实验,让孩子们亲手体验"打印"过程。活动中,孩子们为混凝土模型涂上艾德莱斯绸特有的绚丽色彩和纹样,在队员指导下尝试简单3D建模,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7月9日至17日,团队分别深入吉亚乡其他五个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和谐村,深入讲解 3D 打印混凝土的科技原理奠定技术认知基础;在吐居克村则通过展示3D 打印混凝土成品(如花盆、馕坑摆件等),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技术的实用价值与便捷性;面向铁热克力克村的青少年,组织三维建模入门学习与实践操作,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在克尔帕买里村组织开展趣味活动,引导孩子们运用艾德莱斯色彩及纹样为模型涂色,体验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工程技术的融合;而在喀勒塔吐格曼村,结合农房改造案例,向孩子们生动阐释科技前沿与工程应用,在广袤乡村播撒下热爱科学、传承文化、勇于创新的种子。

期间,团队深入村民家中调研乡土文化与传统建筑材料:拜访了艾德莱斯绸非遗传承人,为3D打印混凝土景观构件设计提炼文化元素;采集老房生土墙胚、当地河砂等材料,用于模拟混凝土打印实验,探索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应用价值。

7月18日,团队走进当地博物馆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馆进行参观与调研,调研中提炼出的独特图形和景观构件元素,将成为未来 3D 打印建筑与特色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素材。调研中,团队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队师生就"3D打印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展开技术研讨。在团城历史文化街区,队员们还发现传统生土建筑与现代打印技术在肌理塑造上的共通性。

至此,“智印疆来,印火筑梦:3D打印混凝土入乡村”社会实践任务圆满完成。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普及了前沿科技知识,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创新活力,得到了当地村民和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团队计划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可行性方案,推动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乡村建筑、文化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赋能乡村”“青春献给边疆”的使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如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如铭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64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