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 (通讯员 唐浩然 王煜)在吉安县天玉镇这片被时光浸透的土地上,一座曾沉寂数百年的古窑场——临江古窑,正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焕生机。临江古窑是吉州窑的重要分支,7月18日,当清晨的阳光透过古樟树洒在斑驳的路面上时,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这片窑址。他们不仅为朝圣千年古瓷的瑰丽而来,更渴望亲手触摸那神秘的黑釉,感受木叶在烈火中永恒定格的魔法。在这里,历史并非冰冷的标本,而是化作可亲可触的体验,在一双双沾满陶泥的手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妙对话。

泥土与烈焰的课堂:解密“木叶天目”的千年密码

踏入临江古窑旁的工作坊,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陶土气息与窑火微灼的焦味。天玉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周昱晨的声音,清晰地在实践团成员中流淌:“吉州窑的魂,深藏于这玄妙的黑釉与独一无二的木叶盏中。”他手中托起一件瓷器,如捧起一个待解的谜题。黑釉,绝非单调的深色。窑变之下,它幻化出兔毫的纤细流逸、玳瑁的斑斓绚丽、鹧鸪斑的灵动自然,是剪纸贴花带来的民间意趣。方寸坯体上,花鸟虫鱼在乌金底色中呼之欲出。

图为天玉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为实践团成员讲解陶瓷的特点。肖亚为 供图

非遗传承人张立早老师傅讲解,木叶天目的奥秘在于选叶、施釉与窑中那决定性的瞬间。叶子需经特殊处理,在特定厚度的釉层上精准安放。当窑温升至约1300度,叶子化为灰烬,其精魂却在釉中烙下永恒的金黄印记,叶脉纤毫毕现,如将整个秋天封存于盏底。

国宝凝望:在时光的碎片里照见吉州窑的巅峰华光

移步吉州窑博物馆,恒温恒湿的展柜内,凝聚着泥土与火千锤百炼的史诗。一件南宋桑叶木叶盏静卧柔光之中,被奉为国宝。乌黑的釉面如深潭,一片完整的桑叶安然舒展其上,脉络丝丝缕缕,历经八百年岁月流转,依然流淌着温润如玉的金黄光泽。黑釉瓷的世界同样气象万千。剪纸贴花凤纹梅瓶上,凤凰在乌釉中振翅欲飞,民间剪纸的朴拙趣味与瓷器的典雅完美交融;玳瑁釉执壶釉色斑斓流动,宛如熔化的琥珀;兔毫盏内银丝缕缕,静候点茶时击拂出的雪沫乳花……

图为张立早老师傅带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木叶天目”。徐昕宇 供图

小手塑乾坤:体验区里跃动的新生窑火

如果说博物馆是凝固的史诗,那么临江古窑遗址内热火朝天的陶艺体验区,便是活态传承的生动现场。体验区展示架上,堪称一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陶瓷艺术展”。一个憨态可掬的猫咪顶着茶壶;一只用剪纸贴花手法装饰的“树叶碗”,碗壁贴着孩子自己剪的星星和花朵……这些作品或许稚嫩,虽然还未烧制,但每一件都闪耀着未被规则束缚的想象力光芒。

图为孩子们在体验活动中所制作的未烧制的陶器。王欣宇 供图

吉州窑的窑火,燃烧了千年。它曾淬炼出令世界倾倒的“木叶天目”与玄妙黑釉,将宋人的风雅与智慧凝于瓷中。今天,这古老的窑场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流深的复兴。当非遗传承人在工作室里复原断代技艺,当专家学者在残片中拼凑历史版图,另一种蓬勃的力量,正从那些沾满陶泥的小手中生长出来。孩子们捏塑的猫咪陶像、描绘的稚拙图案、印在盏底的童真叶片,或许在工艺上远逊古物,但它们承载着最珍贵的火种——对美的天然亲近与创造的热情。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浩然 王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9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