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烟台 714日讯(通讯员 李紫杉 刘烜宇)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AI诈骗这一新型犯罪形态,其手段智能化、隐蔽化程度不断提升,如深度伪造语音、AI换脸等,已成为威胁公众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我国正加快构建“技术+法律+监管”的综合治理体系,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高校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且对AI技术接触较多,易成为AI诈骗目标,同时当前针对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AI诈骗防范研究存在短板,宣传工作也存在与受众脱节等问题。在此背景下,7月13日至14日,烟台大学法学院“法盾防诈”实践队在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滨州医学院以及烟台理工学院四所高校进行线下AI诈骗防范路径探究,开展相关调研与宣传活动。

山东工商学院

实践队于7月12日上午到达山东工商学院,在校内宿舍楼下、校门口、图书馆门口等地进行AI反诈调研和宣传。实践队现场进行了AI诈骗法律宣传,向现场的同学科普常见的AI诈骗类型,并发放宣传传单供大家浏览。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的同学们认真作答,为后续调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在实践过程中,有同学向实践队分享了自己的家人被AI技术诈骗的真实经历,也让在场其他同学深刻认识到警惕AI诈骗的必要性。实践队成员也在现场分享了快速识别AI诈骗的小技巧,助力大家日常防范AI诈骗。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山东工商学院同学进行AI防诈宣传 “法盾防诈”实践队 阚玲 供图)

鲁东大学

实践队于7月12日下午到达鲁东大学,在校内图书馆、教学楼、餐厅等地向广大师生进行调研。实践队成员向大学生发放针对性问卷,聚焦学生对 AI 技术的接触频率(如是否使用过换脸软件)、是否在社交平台发布过人脸视频、对诈骗手段的认知程度(如能否区分 AI 生成的 “官方通知”)等问题,收集到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和反馈。实践队的成员也提醒同学们,不要盲目相信手机信息,对电子信息保持警惕,对AI诈骗要有高度的防范意识。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鲁东大学同学进行AI诈骗的调研 “法盾防诈”实践队 徐瑛璐 供图)

滨州医学院

实践队于7月13日上午到达滨州医学院,主要在校园里进行宣传。实践队成员向同学们讲解AI 诈骗的技术手段与常见类型,详细介绍 AI 换脸、AI 语音合成等技术在诈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对AI 诈骗进行防范的知识与技巧。实践队成员提醒同学们要严格把控个人信息,构筑防护第一道墙;多渠道核实信息,不轻信表面内容;警惕异常链接与文件,谨慎操作保安全。

在宣传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大学生对AI诈骗相关法律法规与法律后果所知甚少,应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同学们明确 AI 诈骗及为其提供帮助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如 “提供生物信息助力诈骗” 可能构成诈骗罪共犯等。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滨州医学院同学科普AI防诈知识 “法盾防诈”实践队 王一诺 供图)

烟台理工学院

实践队于7月13日下午到达烟台理工学院,在学校主干道进行AI防诈宣传。烟台理工学院的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计算机专业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提出 “通过动态验证码(如要求对方做特定动作)防范换脸诈骗”的建议,被实践队纳入《高校 AI 诈骗防范手册》。实践队成员特别提醒:“切勿因好奇上传人脸信息至非官方平台,警惕‘AI 模特兼职’‘语音包定制’等收集生物特征的陷阱。”

通过实践队成员的宣传,现场学生反馈:“之前只知道不能借银行卡,现在才明白发在朋友圈的自拍也可能被用来做AI换脸,以后会更注意隐私保护。”实践队再次强调:“面对‘高薪兼职’‘快速获利’等诱惑,务必多渠道核实,坚决对‘跑分’‘刷脸认证’等灰色行为说不。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烟台理工学院同学发放调查问卷 “法盾防诈”实践队 李佩轩 供图)

本次系列宣传活动获得高校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加强法治教育,构筑安全校园” 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实践队发现,AI诈骗相关涉案人员呈现年轻化、法律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等特点,需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提升其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更多大学生陷入相关犯罪陷阱。后续,烟台大学 “法盾防诈” 实践队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开展防范宣传,深耕反诈工作,助力减少相关案件发生。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紫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紫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7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