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江涵茹)为践行青年担当,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近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春有为·梅蕊知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奔赴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光亮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以专业所学和青春热忱,为乡村儿童点亮心灯,播撒文化种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乡”守初心的深刻内涵,展现青春“微光”的耀眼光芒。

童心守护:趣味团辅润心田

实践队首站聚焦乡村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志愿者们精心策划了主题为“快乐团结,齐心协力”的心理团辅活动。活动以“大西瓜和小西瓜”的破冰游戏拉开序幕,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糖弹射手”环节,写满真诚赞美的彩色“糖弹”在同伴间传递,温暖的欣赏与鼓励在教室流淌……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其中,悉心指导,捕捉精彩,让欢声笑语与团队精神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此次活动寓教于乐,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与竞争意识,更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古今碰撞:文化科学启心智

实践队巧妙融合传统文化熏陶与现代科学启蒙,为乡村学子带来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在“香囊藏百草·雅意寄童心”活动中,志愿者们生动讲解中医药知识,引导孩子们通过看、闻、触感知艾草、薄荷等药材特性。孩子们亲手挑选药材填充香囊,在一针一线中体味草木芬芳,感受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萌发。

“展开科学翅膀,放飞科学梦想”系列活动则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强烈兴趣。“空气大炮”的震撼演示引来阵阵惊呼,让孩子们直观体验气流力量;空气动力小车的组装、测试与竞赛,让力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以震撼效果揭示化学反应奥秘,分发的玉米淀粉更是鼓励孩子们课后继续探索“非牛顿流体”的神奇。随后的科学知识竞答气氛热烈,黑板计分强化互动,孩子们在抢答中收获知识,更点燃了对科学世界的无限憧憬。

匠心传承:非遗课堂触文脉

为了让乡村孩子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实践队特别开设了非遗体验课堂。“扇动千年风雅,漆绘中华韵味”漆扇制作课上,志愿者们通过视频展示和现场演示,将漆扇悠久的历史与浮漆入水、扇面点染的精湛技艺娓娓道来。孩子们化身“小小漆艺师”,在志愿者一对一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素白扇面浸入漆液,提转之间,斑斓色彩瞬间定格于扇面。有的孩子还尝试提笔题字作画,让书法意趣与传统漆艺碰撞出独特火花。每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都是孩子们与千年非遗对话的珍贵见证。

剪纸课堂则根据学龄分层教学。低年级以“趣味对称”为主题,志愿者将对称原理融入故事,引导孩子们“折、画、剪”,创作出灵动的蝴蝶与花朵;中高年级挑战镂空剪纸,孩子们融入传统花鸟、吉祥纹样进行创作,让古老的剪纸艺术焕发出童真的活力。指尖流转间,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深沉浸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之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从守护童心的团辅游戏,到融汇古今的文化科学课堂,再到触摸文脉的非遗体验,青年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热情,为光亮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和科学精神的种子。

与此同时,志愿者们自身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提升了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切身感受到教育是“心”与“情”的传递,更加坚定了未来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青春微光,亦可照亮一方。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春有为·梅蕊知行”实践队表示,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发展,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汇聚更多青春力量,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注入持久关爱与活力,让服务乡村、奉献教育的初心在闽南大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涵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涵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