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 (通讯员 冯冉 阚隽娴 刘璐伶)近日,为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南京林业大学“青禾筑梦”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及南京市雨花街道教育工作者携手于7月14日至7月18日、7月22日至7月25日,来到南站社区党建联盟360二楼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在7月17日的活动中,非遗漆扇制作技艺传承与语文数读融合课程两项特色课程同步开展,通过传统文化体验与跨学科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为参与儿童提供了高质量的暑期教育体验。
非遗漆扇:小手作扇,触摸千年技艺温度
“制‘扇’之美,如‘漆’而至”,9:30“非遗漆扇制作体验”活动准时开场。开课前,小朋友们就已经被漆扇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听说今日的课程安排后,他们早早就来到教室翘首以盼。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小朋友们认真在签到表上认真书写自己的姓名,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课堂开始,眼神中满是期待。
▲图为志愿者在帮助小朋友签到。阚隽娴 供图
来自金陵图书馆的李老师,成为了此次非遗体验的“引路人”。课堂上,她从漆画颜料的特性讲起,梳理着千年漆艺的发展脉络,孩子们第一次深入了解到我国漆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当李老师将一幅幅经典漆艺作品展示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一个个目不转睛,紧紧盯着李老师手中的作品,当听到“百里千刀一斤漆”的故事时,他们纷纷发出惊叹,仿佛被带入了那个充满匠心的世界,被传统工艺的精妙深深震撼到。“原来漆扇要这么多工序!” 稚嫩的感叹,传递着对非遗的初印象。
▲图为老师向大家介绍漆扇。李佳怡 供图
到了动手环节,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干一场”。李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小朋友们调颜料、做装饰,教学同时还不忘反复强调着安全事项。小朋友们则化身为一个个“小匠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在扇面上绘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草,有的画上了可爱的卡通形象,将童真童趣完美地融入了漆艺之中。志愿者们也在教室里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递颜料,一会儿剪彩纸,欢声笑语在教室中不断流淌,在浓浓的欢乐气氛中非遗文化的美渐渐走进孩子们的心间。
▲图为李老师在帮助小朋友擦拭漆扇。李佳怡 供图
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洋溢着童真的笑脸与自己亲手制作的专属漆扇合影留念。这场实践活动,就像一座桥梁,让非遗从课本中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让千年漆艺有了青春新传人。
▲图为小朋友们与志愿者夏令营结束合影。学生家长 供图数独课堂:脑力闯关,解锁学科融合乐趣
14:30,“数独世界” 准时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雨花外国语小学周莉老师,以 “数字12的奇妙” 为引,一开场就带领孩子们沉浸到数字世界中。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周老师用趣味小问题启迪思考,教室里小手如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要分享自己关于数字的发现,满满的求知热情被瞬间点燃,这一刻书上的数字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图为老师在以数字12引入课堂。李佳怡 供图
数独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始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从数独规则的拆解,到各种技巧的演示,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当四宫格、六宫格题卡摆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新学的数独技巧。由于孩子们初次接触数独,难免会遇到难题,每当他们眉头紧皱,埋头苦思为找不到解法而着急时,周老师和志愿者们就会来到他们身边引导他们分析空格,推理数字。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数独解题也渐入佳境,专注填表的神情里,逻辑思维悄然成长。最终,多数小朋友成功闯关,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图为志愿者在俯身指导小朋友。李佳怡 供图
数独活动刚结束,语文趣味环节便紧接着登场。“守株待兔”的农夫、“飞流直下”的瀑布等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在孩子们面前亮相,看图猜成语、猜诗句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抢答,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活泼。抢答声中,语文知识鲜活起来,文化积累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课程结束,孩子们仍讨论不休,这场融合数独逻辑与语文趣味的实践,把学习变成快乐游戏,让孩子在动脑中体会知识魅力。
▲图为老师在与小朋友们互动猜成语。李佳怡 供图
“非遗传承浸润文化修养,学科融合带来智力拓展”,“青禾筑梦”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的创新暑期实践以多元形式,为儿童搭建成长舞台。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携手,用创意与专业,让传统文化 “活” 起来,让知识学习 “趣” 起来,助力孩子在暑期收获成长,也为社会力量参与儿童教育探索新路径,书写青春助力成长的生动篇章。
撰文 | 冯冉 阚隽娴 刘璐伶
图片 | 阚隽娴 李佳怡
审核 | 武佑文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武佑文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使用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武佑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