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刘影)“三下乡”支教是中国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为用知识服务社会,用行动回应时代需求,2025年7月2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法学院“寸心筑教·万木成春”——儿童成长支教实践团一行10人抵达邳州市雍福幼儿园,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七月流火,暑意渐浓,这支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知识与当地特色文化,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程和活动。不仅有丰富的基础知识课程,还有传统文化、科学实验、美术扎染等创意性特色课程。实践团队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和满满的爱心,在与孩子们交流与相处的过程中,为孩子们点亮求知之光,为儿童教育贡献青春力量。学校表示,实践团成员们的到来,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了别样的色彩。

基础课程添新意,手把手教认读算

在基础课程中,成员们将趣味图形、字母歌、小动物融入教学中,课堂氛围热烈。在数学课上,成员用趣味图形代替数字,数学里的“数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英语课上,成员们教孩子们认、读、写和唱字母歌,英语字母歌的韵律帮助孩子们快速地记住了26个字母的顺序;语文课上,成员们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将有着小动物的图片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引导出孩子们无数个可爱的小故事,让语言在自由表达中慢慢生长。

▲图为孩子们积极上台作答趣味数学题。王诗嘉 供图

▲图为成员教小朋友们认读英语字母。胡诗晨 供图

哪吒故事搭心桥,喜怒哀乐绘情绪

心理课堂中,实践团成员们由哪吒的小短片引入课堂主题“做情绪的小主人”。从让孩子们识别哪吒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到教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成员们教孩子们学会“说出”情绪,让别人能够听懂自己的“小信号”,教孩子们绘画的情绪小表情也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画的情绪小表情。胡诗晨 供图

小纸巧剪童趣,指尖传承非遗

邳州剪纸是以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艺术风格融合北方剪纸的浑厚与南方剪纸的清丽,以构图密实、造型夸张、刀法简练著称。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实践团成员以邳州剪纸为基础,让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在一次次裁剪中体味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孩子们成长。

▲图为小朋友们亲手做的剪纸作品。王诗嘉 供图

一滴色素掀波澜,科学实验绽童趣

实践团成员以牛奶烟花科学小实验为载体,以看似一场色彩绽放的趣味游戏,开启小朋友们的一次科学探索之旅。科学实验课上,成员们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动作”与“结果”的关联,从而初步理解“因果关系”,并简单学习了物理密度,成员们通过这一实验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索兴趣,为小朋友们搭建起“科学与日常”的桥梁。

▲图为成员们为小朋友们展示牛奶烟花科学实验。刘子琨 供图

一纸贺卡藏心意,满架图书续春声

在实践活动最后一天,实践团成员们为小朋友们赠送贺卡和图书,贺卡上的字字句句是成员们对小朋友们的美好祝愿,收到贺卡和图书的小朋友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少小朋友都纷纷与成员们拥抱。

▲图为成员们为小朋友们写的贺卡。王诗嘉 供图

▲图为成员们赠送小朋友们图书。刘子琨 供图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青春与责任的相遇,实践团用专业学识填补资源鸿沟,以赤诚之心贴近乡村教育的脉搏,在付出中读懂了“教育不止于课堂”的深意。而对于儿童支教来说,这样的支教并非短暂的点缀,而是一次对“寸心筑教,万木成春”的生动诠释:微小的行动汇聚成改变的力量,短暂的陪伴沉淀为长远的影响。成员们更是纷纷表示,这次支教活动是一次自我重塑与成长蜕变,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让支教的温暖与力量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延续。

▲图为实践团队与园长和部分小朋友们合影。刘子琨 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影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