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孔祥政、王乐、曹佳慧) 盛夏时节,绿意与童真笔触邂逅,古老的叶画技艺在青春创意中重焕生机。长江职业学院“乐为”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校园,开展“非遗叶画”美育支教活动。此次活动以自然为课堂,以树叶为画布,引领孩子们于炎炎夏日感受传统文化的清凉与魅力。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更是高校青年助力乡村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为夏日增添了一抹文化绿意。
图为实践队员给同学们分发叶画材料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刘盼 供图
课程伊始,实践队员手持一束新采的叶子,向台下学生展示叶画基本技法,其声音温和清晰:“叶画要点在于观察叶片形状与纹理,每片叶子都是大自然的笔触。”她率先示范将一片梧桐叶拼贴成蝴蝶翅膀,动作娴熟精细。先选取一片脉络明晰的梧桐叶,轻轻涂抹环保胶水,在卡纸上熟练按压、调整,一片叶子即刻化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翅膀。学生们全神贯注,目光紧随其每一个动作,有的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触旁边叶片质地。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时而轻声讨论颜色搭配,有些学生好奇打量这些平日里熟悉的“伙伴”,眼中满是期待之光。
图为实践队员给同学们分发叶画材料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刘盼 供图
课程在轻松氛围中进入动手实践阶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长江职业学院的志愿者们分散到各个小组,协助指导学生创作,实践队员则在课桌间不断走动,俯身查看学生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尝试用这片小一些的叶子做小鸟的头部”“这片叶子的边缘锯齿很独特,可以当作城堡的屋顶”“胶水不用过多,在背面轻点即可”……她耐心解答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稚嫩小手小心翼翼挑选叶子,用剪刀修剪边缘,食指蘸取适量白胶,再仔细将叶片粘贴在画纸上。他们或低头思索构图,或与邻座兴奋交流创意。
图为烟店中小学生们动手制作叶画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曹佳慧 供图
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手持相机,安静专注地记录课堂每一个动人瞬间。他们默契分工,或捕捉学生专注创作的侧影,或定格作品完成时的喜悦时刻,或记录志愿者与学生互动的温馨场景,力求全面呈现这堂特色课程的精彩过程。他们在教室中移动,尽量不打扰沉浸于创作的师生,只留下快门轻微的“咔嚓”声,定格无数珍贵影像。
课程渐入尾声,迎来激动人心的作品展示环节。学生们自豪地举起自己的叶画作品,依次走到教室前方进行简要介绍。一幅幅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作品展现在众人眼前: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繁花似锦的花园,有乘风破浪的小船,还有富有环保寓意的“地球家园”。实践队员组织大家进行了简单互评,最终,一幅构思精巧、用大量银杏叶拼贴出森林与鸟群和谐共处景象的“自然家园图”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图为实践队员与学生们的作品展示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健 供图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仍兴致盎然,纷纷将自己的作品挂在教室后方的展示墙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叶画瞬间将墙壁装点成一条充满自然气息的艺术长廊。长江职业学院的志愿者们协助清理了课堂。整个课程在充实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教室墙上那些生机勃勃的叶画,无声延续着开篇的“别样生机”,它不仅是自然之美的凝结,更是城市与乡村青年学子心灵交融、共同感受自然律动的生动见证。这些由树叶诉说的故事,将长久留在墙壁上,也必将随着那日清晨的阳光,温暖坚定地照亮未来。
“夏叶绘童心,非遗润乡土”,这句看似简洁的话语,蕴含着支教者对乡村振兴的深刻认知:文化传承并非居高临下的“传授”,而是如同叶脉一般,在乡土中扎根,在童心中生长;乡村振兴也不仅限于道路硬化、房屋翻新,更需要文化滋养、人心凝聚。这场以叶为媒介的支教活动,或许只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它让我们看到:当青年创意与乡土底蕴相互融合,当非遗古韵与童真想象相互碰撞,教育便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让每一片落叶、每一颗童心,都成为续写乡村辉煌的动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孔祥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孔祥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