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吹拂下,杭州市新宇村以“莲”为纽带,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特色发展之路。2025年6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学院“‘莲’接未来”暑期实践团队深入新宇村及临平运河街道,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与实地调研,让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理念深度融合,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当日,浙江理工大学“‘莲’接未来”暑期社会调研团队前往新宇村,在莲谊农业生产研发中心(奶奶工坊)、麦田咖啡馆及千亩荷塘开展实践调研,深入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在奶奶工坊处的合影
“奶奶工坊”:小莲子串起共富梦
走进“奶奶工坊”,数百位银发老人正熟练地剥着莲蓬,一颗颗饱满的莲子跃入盒中。调研团队用镜头记录下整洁的环境和老人们娴熟的操作,并亲身体验剥莲子。据工坊工作人员介绍,“奶奶工坊”围绕果莲特色产业,构建了从采莲到莲子包装的完整产业链,吸纳周边160多位老人就业,莲子上市季日加工量可达2吨。
据了解,工坊关注到年轻人进城、老人赋闲及果莲脱粒需求高的现状,聚合老人,打造独特就业平台。每年6-10月招募60-79岁老人从事采莲、剥粒、包装等轻体力工作,采用计时薪酬,人均月入3000-5000元。同时引入冷链保鲜技术,让莲子24小时直达全国,保鲜期达5天。
“以前种藕全靠天,一年到头来腰累的直不起来,现在在屋里剥莲蓬稳定多了,闲了就和别的奶奶聊聊天,能解不少闷。而且剥莲蓬还给钱发……能补贴家用,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一位老奶奶笑着回答。如今,“奶奶工坊”已吸纳超300名老人,累计发薪450余万元,还入选省级“共富工坊”优秀案例。未来,工坊将深化产业融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让更多老人共享发展红利。
▲图为奶奶工坊中老人们工作场景
麦田咖啡:老房点燃乡村活力
毗邻千亩荷塘的麦田咖啡,是由临平摩友和村里人协商,利用老房子改造而成,将城市休闲与乡村景致完美融合。员工们在运营之余,还能学种花、做木制品。“店里在网上有引流,常有女孩来打卡,家长带孩子周末来玩。”一位员工说。
七月中旬,咖啡馆将启动扩建,计划丰富餐品并按季节换布景,增强游客体验。这种“乡村美学+休闲消费”模式,不仅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更带动了周边农特产品销售,让年轻人更愿意回乡工作。
千亩荷塘:生态与文明交织的振兴图景
千亩荷塘以旅游观光为主,夏日里“碧叶连天、荷花映日”,蝉鸣蛙声交织,别有风味。观光步道呈现几何曲线穿过大片荷塘,随手一摸就是一片荷叶、一朵莲花。漫步在千亩荷塘东园的同时,调研团队还发现,荷塘边设置了不少宣传牌,涵盖法律知识、健康科普等内容,让游客在赏景同时收获知识,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儿童乡村振兴课堂:科普与手工融合,播种振兴梦
同日,浙江理工大学“‘莲’接未来”暑期社会调研团队还前往临平运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乡村振兴”互动课堂。这是该校红传联盟助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生动实践,通过理论与互动结合的形式,为孩子们播下乡村振兴的种子。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在杭州临平运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合影
活动开篇的理论课堂,团队成员以“奶奶工坊”的共富故事为切入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家乡发展变迁——从荷塘生态保护到奶奶们靠剥莲技艺增收,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将红色文化中“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内核与乡村实践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大课堂”延伸到乡土田间。
手工环节更是创意十足。莲花折纸体验中,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领悟“传承”的意义。莲子销售包装袋设计环节,孩子们化身“小设计师”,将对家乡的热爱、对共富的理解绘于纸上,让“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与“乡村振兴需要一代代人接力”的责任教育融合,让思政教育在课堂互动中自然浸润。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上莲花折纸课
扎根乡土,传承红色基因
在新宇村的走访过程中,团队还深入村内各个角落,对村民进行广泛采访,并发放问卷调查。“以前进村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一脚泥……(现在)村里把路修成了石板道,荷塘边还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走路也不怕摸黑……有了‘奶奶工坊’,天天跟老姐妹们剥莲子,又有事做又能赚钱,腰杆都挺直了。那个咖啡馆本来是村里的老房子,现在也成了年轻人喜爱来的地方,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我们村,看到我们发展红火的荷塘经济。”一位老奶奶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儿童乡村振兴课堂,扎根乡土,展现“奶奶工坊”的共富价值的同时,更通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形式,让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教育落地生根。未来,我校红传联盟将持续深耕实践育人,让更多青少年在触摸乡土、传承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红色文化。
从新宇村特色产业实践到儿童乡村振兴课堂,“莲”不仅连接起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理念,更串联起村民的幸福生活与乡村的美好未来。(通讯员:马宇瑞 覃春雨)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宇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宇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