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吴嘉文) 2025年7月,浙江理工大学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浙乡新貌·青春绘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杭州市钱塘区江东村,开展“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感知乡土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是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站,旨在以青年视角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江东村地处杭州城市与乡村交汇地带,近年来以科技农业、文创乡建、青年回流等新型模式推进乡村建设。本次社会实践以“科技农耕体验”“返乡创业调研”“创意美育赋能”三大模块展开,着眼于青年视角下的乡村现实与未来图景。

踏田识农事:在智能农业中读懂“智慧田野”

清晨,团队成员在村干部带领下走进农田实地调研,观察水稻种植情况并参与基础农事劳动。田间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村民正在开展除草、补苗等农作操作。团队成员在指导下亲手体验除草、灌溉、移苗等操作,并向一线务农者了解季节性耕作规律。

“你们知道这个是水稻的哪个生长期吗?”村里的技术员一边手握稻苗,一边向学生们科普农业知识,“到了出穗期,养分就得从根部精准送到穗上去,管理不能马虎。”

除了传统农田,江东村近年来重点发展“智慧农业”,依托科技手段提升农业效率。在村内一处现代智能大棚里,实践团成员们观摩了无土栽培、滴灌技术与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应用。大棚负责人现场演示了远程监控平台的使用方式,并介绍:“我们现在用的是物联网农业管理系统,不仅节省人力,还能确保作物品质。”

咖啡馆里的振兴“引力场”:返乡青年的乡创样本 午后,团队成员来到江东村一处集文创、咖啡、展览于一体的“嘢好咖啡馆”,调研返乡青年创业项目。据介绍,该空间由几位本地青年联合发起,是江东村重点打造的“乡创实践基地”。馆内展示着多个高校师生与村集体共创成果,包括乡村文旅品牌策划、农产品包装设计等。   “我们希望乡村不仅能吸引人来观光,更能留下年轻人去建设。”该项目负责人、江东村返乡创业青年林晨说。他介绍,咖啡馆的装饰、桌椅、杯身设计全部来自高校学生的原创设计,“每一件物件背后都有故事,也都是大家共同参与创作的过程。”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就“如何用设计助力乡村经济”展开讨论。“我们学习的是时尚设计、传播、空间规划等专业,在乡村也完全可以落地。”一名实践成员表示:“设计不只是商业化的表达,它也能为家乡的文创赋能。”

图为团队成员与返乡青年在“嘢好咖啡馆”交流

以笔绘乡土:专业创意走进乡村日常

在江东村文创空间内,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以手绘作品为江东村添彩,手绘乡村风光,将田园景致、农舍炊烟定格;空间设计融入村民巧思,让乡土元素与现代美学交融;用本地杂粮制作点心,从味蕾传递乡土温情。这些作品,是青春与乡土的对话,以专业笔触为乡村留痕,成为振兴路上独特的青春注脚,让乡土美学借创意延展,让乡村记忆因设计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文创活动与作品展示

青春走进田野:播下一粒粒“乡村希望种子”

一天的调研与实践虽短,但内容充实、收获丰硕。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与土地、村民、青年创业者的互动中,既加深了对乡村的了解,也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基层的广阔应用空间。

图为全体团队成员合影

“ 以前总觉得乡村振兴是大人们的事,今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青年也可以是改变乡村的一股力量。”一位团队成员表示。

据悉,“浙乡新貌·青春绘记”暑期社会实践团由浙江理工大学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组织发起,计划在浙江省内多个地区展开调研,通过创意设计、文化振兴、青年返乡调研等形式,探索高校学科与乡村发展融合的新模式。

通讯员: 吴嘉文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嘉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嘉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