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卢霖涛 李佳晴 刘雨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红色耀中原——二七精神寻访实践团”在二七纪念堂的实践活动,以扎实筹备为基、以儿童互动为桥、以导览服务为翼,让红色传承既见深度又显温度。6名青年学子用严谨态度与青春创意,让二七历史在实践中焕发多元活力。
前期筹备:踏遍场馆做足“功课”
为让实践活动落地见效,实践团提前开展“场馆探路”工作。队员们多次走访二七纪念堂,对照史料地图标注展厅布局、重要展品位置及最佳讲解站位,标注“青少年易停留区”、“史料密集区”等功能分区。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卢霖涛带领团队梳理馆藏文物信息,将“林祥谦使用的信号灯”、“施洋律师的辩护词手稿”等12件核心展品的背景故事整理成“讲解素材包”,并标注每件展品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
▲图为馆藏林祥谦使用的信号灯 刘雨萱摄
筹备期间,队员们专程向纪念堂资深讲解员请教沟通技巧,记录“怎样将历史事件与当代生活关联”等实用经验。为应对突发情况,团队提前准备《实践应急手册》,涵盖游客突发不适、设备故障等多种场景的处理流程。“提前把功课做足,才能在实践中从容应对各种情况。”指导教师李明明在筹备会上强调。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足行李,提前考察场馆 周桐宇摄
童心互动:让历史住进孩子心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百年前,有群勇敢的工人叔叔为了争取公平待遇,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吗?”在二七纪念堂的互动区,实践团成员卢心萌正用动画短片配合手偶表演,向一群小学生讲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故事。这是实践团专为小朋友们设计的“红色小课堂”,通过“历史故事卡通化、精神内涵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近那段遥远的历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在二七纪念堂中合影 周桐宇摄
课堂上,队员们准备了“林祥谦宁死不屈”的情景剧剧本,让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扮演中理解“坚守信念”的意义;设计“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拼图”游戏,将这段历史关键地点和现代科技结合转化为拼图碎片,孩子们在合作拼接中熟悉历史脉络,感受时代力量。“原来以前的工人叔叔这么勇敢,我要向他们学习!”8岁的小朋友王梓轩举着拼图大声说。
▲图为实践团开展“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拼图”游戏所用道具 卢心萌摄
青春导览:用新视角讲好老故事
在展厅导览中,实践团成员用“00后”话语体系解读历史。面对青年游客,他们聊“百年前青年的奋斗与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接待老年参观者,就听他们讲述过往经历,再关联到“二七精神”的当代体现。“当年工人为公平抗争,现在我们为梦想打拼,都是在为更好的生活努力。”卢霖涛在讲解时的这句感悟,让不少青年游客产生共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 张新月摄
导览中,队员们还适时加入“历史冷知识”:“知道吗?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有很多女工人参与后勤支援呢!”这些细节补充让历史更显立体。一位常来参观的退休教师说:“这些年轻人讲得有新意,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历史传承的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志愿讲解服务 李佳晴摄
据悉,此次实践活动累计服务参观者300余人次,收集反馈建议40余条。实践团表示,将把这些经验融入后续的红色宣讲中,让二七精神在青春表达中持续传递。
撰文 | 卢心萌 刘雨萱
图片 | 张新月 周桐宇
一审 | 李佳晴
二审 | 卢霖涛
三审 | 李明明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卢霖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霖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