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卢霖涛 李佳晴 刘雨萱)作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实践团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活动在二七纪念堂圆满落幕。6名青年学子通过发放问卷、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系统梳理公众对二七历史的认知画像与传承期待,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升级提供了详实依据。
发放问卷:搭建历史与公众的对话桥梁
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卢霖涛负责问卷发放的统筹工作,他设计了“分层抽样”方案:“我们希望覆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居住地的人群,这样数据才更有代表性。”在与一位来自福建省的游客交流时,对方坦言:“之前只听说过二七纪念塔,参观后才知道背后有这么悲壮的历史,问卷里的问题让我认真思考这段历史对现在的意义。”
问卷发放过程中,队员们还遇到许多感人瞬间。一位带着孙子参观的爷爷,在填写“对二七精神当代意义”的选项时,特意让孙子念出每个选项,然后郑重勾选“非常重要”,并对队员们说:“你们要好好研究,让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图为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参观者发放调查问卷 卢心萌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参观者发放调查问卷 周桐宇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参观者发放调查问卷 张新月摄
深度访谈:让数据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
为弥补问卷的局限性,实践团选取30位不同背景的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在与二七纪念堂张师傅的对话中,队员们了解到:“很多游客看完展览后很有感触,但不知道如何进一步了解,纪念馆缺乏后续的互动渠道。”这一发现与问卷中“希望增加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议不谋而合。
针对青少年群体,实践团专访了带学生参观的中学历史老师。老师表示:“课本上的二七历史比较简略,纪念馆的展览如果能结合教材知识点设计研学手册,教学效果会更好。”而几位外国留学生则通过翻译软件填写问卷,他们建议:“增加多语言的历史故事短视频,方便外国游客理解。”
2024级法学专业的李佳晴在整理访谈记录时说:“问卷是骨架,访谈是血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看清公众的需求。”
▲图为实践队员与参观者进行深度访谈 刘雨萱摄
数据解码: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图谱
实践团运用专业知识对回收的38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清晰的“二七精神传播现状图谱”。从认知基础看,参观前对二七历史“非常了解”的仅占9%,“知道一点”的占40%,说明历史普及仍有较大空间;从参观效果看,60%的受访者认为纪念馆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作用显著,80%的人认可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印证了历史纪念场所的重要价值。
在开放式建议中,“增强互动体验”、“丰富青少年活动”、“拓展线上传播”成为高频词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群体需求差异明显:青年更期待科技赋能的参观形式,中老年偏好传统的史料展示与讲座,青少年则希望通过游戏化、故事化的方式学习历史。
“数据不会说谎,它告诉我们历史传承不能‘一刀切’,必须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卢霖涛指着统计图表说。
▲图为实践团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具体内容本文后附)
指导教师李明明评价:“从设计问卷到分析数据,再到提出建议,学生们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社会实践闭环。这种‘问题导向’的实践,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
据悉,实践团后续将基于调研结果、深度访谈内容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这场以问卷为起点的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入理解了历史文化传播的现状,更以专业素养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
撰文 | 卢心萌 刘雨萱
图片 | 周桐宇 张新月
一审 | 李佳晴
二审 | 卢霖涛
三审 | 李明明
附件1: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附件2:实践团统计分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统计分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统计分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统计分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统计分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团统计分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参观体验与认知调查问卷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卢霖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霖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