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通讯员 张琼尹 苏冰兰)7月14日,玉林师范学院“心语心声,乡伴成长”服务团深入大塘镇阳山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夏日的乡村教室,风扇轻轻转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与欢笑声交织成独特旋律。服务团成员结合有限教学条件,聚焦不同学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围绕基础学科与艺体课程设计课堂,用朴素方式为孩子们搭建成长阶梯。从拼音算数到歌声画笔,每堂课都凝聚着精准施教的巧思,在方寸教室里奏响知识与欢乐的乐章。
分层推进基础学科教学,夯实知识体系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差异,服务团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中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度相匹配。
语文按“读写”分层:基础层通过“字卡听写+课文填空”,帮助学生从错漏频发变得默写流畅,夯实基础;提升层借助“段落批注+短文仿写”,让学生能清晰提炼主旨,写出连贯文字;深化层开展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并且融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思辨力,使表达更鲜活。数学依“逻辑”分层:基础层采用“例题拆解”,引导学生从公式混淆到规范解基础题;提升层通过“错题复盘”,让学生解题思路渐清,正确率提高;深化层运用“生活建模”,使学生能将知识用于购物计算,体会实用价值。英语围绕“听说”分层:基础层依托“动画跟读”,助力学生从不敢开口到认读熟练;提升层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能简单描述日常;深化层开展“故事复述”,增强学生语感,使他们可表达观点。适配的方法让各层次学生稳步进阶,既筑牢知识,又收获信心。
▲图为服务团成员在教室给学生上课
立足实际开展艺体教学,培育综合素养
受乡村教学条件限制,服务团在音乐、美术、手工课程中创新采用简易材料与本土化内容,为学生提供基础艺体启蒙。
音乐课以简谱识读与唱名练习为基础,服务团成员借助手机播放伴奏,选取《萱草花》《白龙马》等贴近生活和童年记忆的曲目开展教学,低年级以跟唱为主,高年级尝试简单和声与合唱配合。美术课围绕乡野动植物、家乡风貌等主题展开,引导低年级学生用基础色彩进行具象绘画,鼓励高年级学生结合想象进行主题创作,充分激发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手工课利用纸杯、纸张等常见材料,开展制作书签、折纸、剪纸等简易制作活动,低年级侧重基础折叠技巧,高年级尝试复杂图案剪裁,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
▲图为学生在绘画课上的展示
聚焦实用开展体育教学,促进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结合乡村场地实际,以基础运动技能传授与健康知识普及为核心,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
服务团成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差异化技能教学:低年级重点讲解正确跑步姿势,包括摆臂、落地等动作分解,纠正不良运动习惯;中高年级另外教授乒乓球握拍姿势与基础发球技巧,通过划定简易练习区域辅助训练。教学中同步融入人体构造知识,讲解关节、肌肉等部位在运动中的作用,普及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的重要性,并介绍跑步、球类等运动对增强体质的具体益处。此外,课程穿插“老鹰捉小鸡”“乒乓球比赛”“一二三”木头人等集体游戏与球类对抗活动,有效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图为服务员成员与同学们体育活动后的留影
此次暑期支教活动,“心语心声,乡伴成长”服务团立足乡村教育实际,以精准化的教学设计与务实的课程内容,为不同学龄段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的知识补给与素养培育。志愿者们用专业的教学态度与饱满的热情,在有限条件下最大化发挥教学效能,为乡村学生的暑期生活注入了知识与活力,也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撰文│苏冰兰
摄影│肖真成 卢柳君 黄晓雯
审核│张琼尹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琼尹 苏冰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琼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