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蒙小雨) 2025年7月14日-20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青圃心航·植愈伙伴”实践团走进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聚焦乡村心理健康服务,创新性地将园林专业特色与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探索“植愈融合”新模式,为提升基层心理健康意识、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深化心理健康服务,助力 “健康中国” 建设
实践团立足基层,精准对接村民的心理健康需求,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群体。通过在村委设立“暖心角”咨询台、发放心理健康手册,并采用“普通话+瑶话”宣传方式,将心理健康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村民,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
▲图为“暖心角”咨询现场。通讯员 蒙小雨 摄
探索“植愈融合”路径,推动园艺疗法实践应用
依托园林专业优势,实践团开展“植愈溯源・瑶乡心探”深度调研行动。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走访街头巷尾,实地考察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瑶药、芳香植物等特色物种)及其在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方面的传统应用价值。同时,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系统分析村落公共空间绿植覆盖率与居民心理幸福感的关联性。此次调研,不仅挖掘了当地植物资源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独特价值,也为后续园艺疗法在乡村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创新性的“植愈融合”之路。
▲图为实践团走访街头巷尾开展调研。通讯员 蒙小雨 摄
构建跨代际社会支持网络,营造乡村心理健康生态
实践团精心设计了分龄化团体辅导活动,旨在强化家庭与邻里的情感联结,营造互助包容的乡村心理健康生态。在“共育心花园”--跨代际花草拼创协作工坊中,儿童在协作中运用多彩植物材料创意表达情绪;“智慧解压站”应对工坊则帮助青少年掌握压力管理技巧,培养积极心态;“家庭‘植’愈角”微景观共建活动,家庭成员共同设计微景观,增进沟通与情感联结;而老年香囊疗愈活动,则让老人们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舒缓身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有效促进了跨代际交流,强化了家庭与邻里支持网络。
▲图为“家庭‘植’愈角”微景观共创活动。通讯员 蒙小雨 摄
促进青年实践与成长,实现知行合一
通过深度调研、科普宣传和公益服务,实践团成员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了责任担当与服务能力。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乡村振兴、民族文化及基层心理健康工作的现实挑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式成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通讯员 蒙小雨 摄
此次“三下乡”活动通过深化心理健康服务、创新探索“植愈融合”路径、精心组织团体活动以及促进青年实践成长,在提升当地村民心理健康水平、构建乡村心理健康支持生态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深受村民欢迎。未来,生态学子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更多服务基层的实践活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蒙小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蒙小雨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