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春心田扎根,非遗传承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继昨日沉浸式体验绳编技艺后,能源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再次启程,走进非遗剪纸工坊,以剪刀为笔、以红纸为墨,开启了一场指尖上的剪纸文化探索之旅。山西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实践队指导教师王铄继续参与活动,与队员们共同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剪一纸藏乾坤,千年技艺入眼来

刚踏入剪纸工坊,队员们便被墙上悬挂的作品深深吸引:窗棂样式的"福"字剪纸灵动饱满,花鸟题材的作品栩栩如生,传统故事题材的长卷更是细节精妙、意境悠远。阳光透过镂空的剪纸,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将千年的文化故事娓娓道来。

非遗传承人李老师指着一幅《百鸟朝凤》剪纸,向大家介绍:"剪纸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从汉代的'剪彩为幡'到明清的窗花民俗,这门技艺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她特别展示了阴刻、阳刻、套色等不同技法的作品,当看到一张红纸在老师手中几经裁剪,瞬间变成一只展翅的蝴蝶时,队员们纷纷发出惊叹。

巧手学剪传文脉,创意生花展新篇 

在基础知识讲解后,实践进入动手环节。李老师从最基础的对称剪法教起,示范如何折纸、描线、下剪。"剪直线要稳,转拐角要缓,最重要的是心要静。"队员们围坐一桌,握着红纸和剪刀,从简单的五角星、小花朵开始尝试。

起初,有的队员因力度把控不当剪断了线条,有的则因折纸角度偏差影响了对称美感,但大家互相借鉴、耐心调整。随着技巧渐熟,有人剪出了寓意吉祥的"平安结",有人创作了融入学院元素的"能源工程"主题剪纸,还有人将昨日学到的绳编纹样融入剪纸设计,让传统技艺碰撞出创意火花。当一张张充满个性的剪纸作品完成时,队员们看着自己的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薪火相传守初心,文化根脉植心间

活动尾声,队员们将剪好的作品拼成一幅"非遗传承"主题拼贴画。辅导员王铄感慨到“剪纸与绳编虽技法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匠心与智慧。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技艺,更能读懂背后的文化密码。”

此次剪纸研学之旅,让队员们在一剪一纸中触摸到非遗的温度。从绳编的缠绕到剪纸的镂空,变的是技艺形式,不变的是文化传承的初心。接下来,实践队还将继续探索更多非遗项目,让青春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雨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雨蒙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