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蝉鸣声声急,法治清风徐徐来。2025年7月13日至18日,由郑州大学法学院学子组成的“法润沃土 阡陌安澜——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实践队踏上探索之路,深入三门峡卢氏县东明镇各村,重点围绕乡村社区法治宣讲、校园法治教育、法律外展、主题访谈等开展普法宣传和实践调研活动。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以法律浸润民心,绘就了一幅校地协同的法治新图景。
普法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尚法风范飞进孩童心间
实践团队深入卢氏县八个村社开展普法宣讲,他们操着当地方言,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身份证不能随便借”“陌生链接不要点”等鲜活的生活警示,通过“拉家常”式的讲解,让个人信息保护、防范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村民心田。在东明社区的盲盒普法现场,孩子们争相抽取“法律刮刮乐”,在拆解盲盒中领悟规则意识;在漆扇工坊里,非遗技艺与法治宣传碰撞火花,一把把漆扇成为流动的普法教材。
图为法治盲盒活动现场。杜俊涵 供图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与孩子们欣赏刚做好的漆扇。杜俊涵 供图
校地联动结出惠民硕果,红色基因筑牢法治根基
7月17日,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一行来到春晖园看望实践团队,王书记称赞道:“你们把枯燥的法条变成了有温度的生活智慧。”下午,在涧北洛阳师范学院校史馆,队员们参观洛师历史,聆听教育救国的感人故事。“当年师生们背着黑板逃难办学,今天我们更要带着法治文化走进乡村。”队长冯奕在参观后动情地说。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听讲解员讲解。周芮宇 供图
童心普法播撒法治种子,检爱同行重塑青春航向
实践团队在东城社区为儿童打造沉浸式普法体验,“法治大冒险”飞行棋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情景模拟学习法律道德规范;法律知识竞答环节以互动抢答形式普及安全常识。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法治意识如种子般悄然生根。在卢氏县人民检察院,队员们与检察官共同开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活动。通过“法律人生AB面”的讲述,让帮教对象明白不同选择带来的法律后果。队员们用同龄人的视角开展帮教,让法治教育真正走进未成年人心里。
图为未成年人帮教活动现场。杜俊涵 供图
文化创作展现法治精神,法治新风浸润村委民心
在祁寸湾村的法治文化创作活动中,郑州大学法学院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艺术形式将法治理念融入乡村生活。队员们以村委广场的空白文化板为载体,精心设计了法治主题板绘。画面中,“爱国精神”与法治标语相互映衬,天安门城楼与华表图案交相辉映,既展现了法治精神,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们驻足观看,纷纷称赞这些画作“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
在一张张明信片上,村民们制作法治拼贴诗。农民群众用智慧将“留守儿童”“民法典”等等残缺的语句拼出最朴实的法律常识。在进行访谈时,村干部赞扬道:“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引导村民参与墙绘创作。杜俊涵 供图图为实践队员与祁寸湾村村民和拼贴诗成果的合照。周芮宇 供图
时代呼唤青年,青年勇担使命。郑州大学法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始终以专业服务社会,用青春践行法治。从普法讲堂到田间地头,从非遗工坊到法检机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深刻内涵。未来,郑法青年将继续深入基层,让法治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绚丽绽放!(通讯员 刘润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郜瑞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郜瑞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