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6月23日讯(通讯员 卢子琪、仝雨凡、魏沁雯)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竹活西张先锋队”在周鹍鹏老师带领下,深入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展开“三下乡”实践调研,团队成员围绕当地深厚的竹林文化资源展开了一场沉浸式的学习调研活动,亲身感受竹林生态魅力与非遗工艺的传承创新。这支青春队伍穿行于太行博竹苑的万顷碧波,走访网红村落西张赶村的竹影婆娑,探寻清化竹器的千年匠心,在竹林深处解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太行博竹苑:北地竹魂的生态与文化双重奏
在博爱县城西3公里处,占地面积1222亩的太行博竹苑如绿色翡翠镶嵌于太行南麓。作为黄河以北竹种资源最丰富的专类园,这里汇聚着近90个竹种,构成北方最大的竹子基因库与南竹北移驯化基地。踏入苑中,实践团队仿佛置身于一个被绿意包裹的梦幻世界。抬头望去,数不清的竹子竞相向上生长,视线被绿色填满,遮住了天空,似乎在竹林上空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天然镂空屏风,独特且富有意境,这里是当之无愧的“竹子王国”。漫步园内,毛金竹挺拔入云,红壳雷竹艳若丹霞,阳光透过叶隙织就金色光斑,竹叶沙沙奏响自然乐章。
▲图为博爱县博竹苑竹林。通讯员 魏沁雯 供图
“博爱竹林有两千多年栽培史,是现存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产业化竹林。”县林业中心路主任介绍,不同于南方山野竹林,这里的竹林是在良田沃土上培育的人工灌溉型竹林。更令人称奇的是黄槽斑竹与对花竹——前者竹竿黄槽与绿身相映成趣,后者纹理对称如相思低语,尽显造物神奇。
太行博竹苑不仅是一处自然美景,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宝库。相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足迹曾到过此地,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为这片竹林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从那时起,竹文化便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竹子,也因其坚韧不拔、中空有节的特性,被赋予了君子的品格,成为了高洁、坚韧、谦逊等美好品质的象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篇佳作,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竹林的美景,抒发着对竹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之情。这些诗词歌赋,如同一串串美丽的音符,与竹林的风声、竹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了一曲动人的竹文化之歌。
西张赶村:千亩竹涛托起的乡村振兴范本
▲图为博爱县西张赶村导览图。通讯员 李辛淼 供图
从博竹苑驱车向南,磨头镇西张赶村正上演着“竹林变金林”的奇迹。这个面积仅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余人的小村庄,2023 年借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契机,依托竹林泉水资源开启蜕变之旅。
走进村庄,清渠环绕、修竹叠翠,竹语步道蜿蜒入画,幽篁景点通过灯光设计营造出梦幻意境。最吸睛的竹林小火车穿梭于竹海绵延,载着游客驶向童趣时光。“今年五一研学项目接待了数百名小学生,挖竹笋、学竹知识成了爆款体验。”包村干部韩诗雨介绍,春笋美食节、竹林灯光秀等活动让小村人气爆棚,周鹍鹏老师赞叹其“小而精、小而美”。
▲图为博爱县西张赶村村中景象。通讯员 李辛淼 供图
文旅融合激活了乡村造血功能。如今的西张赶村,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村庄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2024年,西张赶村的村集体收入增加了15万元 ,文旅项目带动周边村百余人就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西张赶村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让更多的乡村看到了文旅融合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
▲图为西张赶村旅游图景。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清化竹器:技艺匠心在创新中焕彩
▲图为竹坞郡。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在“竹坞郡”竹器作坊,负责人崔女士正在忙碌着。“我们有180多位工人,多是农闲时的家庭妇女。”这家看似不起眼的作坊,正是是博爱清化竹器发展的缩影。传统竹器曾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从竹篓竹筛到竹床竹帘,见证着农耕文明的烟火气。据考证,清化竹器始于明代,鼎盛时“家家有竹器,户户闻篾声”。
▲图为妇女正在编制竹艺品。通讯员 李辛淼 供图
崔女士的弟弟,36岁的崔凯杰是博爱县竹坞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深知创新是清化竹器传承发展的关键。曾在省内外拜师学习竹器制作技艺的他,牵头成立了博爱县清化竹器研究所。如今在他的带领下,清化竹器正经历从实用到审美的转型。他牵头开发出竹编茶盘、竹制香薰等文创产品,竹耳环、竹制屏风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图为传承人在介绍非遗清化竹器。通讯员 魏沁雯 供图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用镜头记录竹编工艺,用直播推介竹制文创,为传统注入青春活力。从博竹苑的科研育苗到西张赶村的文旅开发,从清化竹器的守正创新到青春力量的注入,博爱县以竹为笔,在太行脚下绘就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和谐画卷。当高铁穿行过万顷竹海,当竹编工艺品走向世界,这片土地正用竹的品格诠释着:绿水青山既是自然馈赠,更是发展资本,只要匠心守护、创新赋能,定能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卢子琪 仝雨凡 魏沁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沁雯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