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李唯嘉 何江涛 何晓曼)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蓝叮咚“薪火”志愿服务队近期深入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通过对二娘土鸡馆、永秀山庄、柴窑面包等特色产业的实地调研,解码这个曾被称为“荒石包”的村庄,如何凭借“特色产业+文旅融合”转型为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的“网红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一)牛扎坪二娘土鸡馆:生态土味香飘峡口 乡村旅游添 “烟火气”
牛扎坪村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口南岸,紧邻葛洲坝水利枢纽,曾因土地贫瘠被称为 “荒石包”,如今已转型为以花卉苗木产业为核心、集生态旅游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牛扎坪村入选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接待游客超 60 万人次。二娘土鸡馆为该村农家乐的典型代表,于 2021 年由四川老板胡国彬创立,目前已带动当地 50 余名村民就业。这里的招牌土鸡火锅,选用当地散养跑山鸡,现点现杀,肉质紧实鲜嫩,搭配四川老板秘制的汤底,辣得够劲、鲜得地道,每一口都是原生态的醇香。这家餐馆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设计藏在处处细节里:原本可能闲置的竹制楼梯被巧妙利用,悬挂在后厨房梁上化作置物架,既节省空间又透着自然质感,拿取物品也格外方便;连洗手间都装了空调,让客人在任何角落都能感到舒适。老板的巧思不止于此——四处淘来的古家具成了店内的独特装饰,老物件的温润感让用餐氛围更显亲切。更难得的是,他还开办了餐饮研学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设计、管理、营销等经验,如今已有不少徒弟跟着他学习。从空间利用到人文关怀,这里的每一处都透着对人和事的用心。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二娘土鸡馆店长
(二)追鸵鸟、摸钟乳石、看长江落日——永秀山庄藏着全家的快乐密码
牛扎坪永秀山庄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 11 组,是当地颇具特色的网红农庄。2017年,一次偶然的“青年茶话会”,牛扎坪村干部与返乡青年交流本村发展规划,听取意见。当时的张帆还在北京央视总台从事影视后期工作,因为此次契机决意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创业。他便在自己老屋上做起了大文章,以母亲的名字为其命名,称永秀山庄。山庄依山就势,错落而建,他巧妙融合喀斯特溶洞地貌,将岩洞大厅与双层人造餐厅合二为一,可同时容纳 200 人就餐。这里既有自然野趣又具现代设计感,是一处融合自然野趣与人文体验的宝藏去处。山庄的体验远不止于美食,更涵盖丰富多元的休闲娱乐项目,集餐饮、游乐、观赏、互动于一体,可一站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图为永秀山庄岩洞餐厅局部
(三)窑火闻麦香,牛扎坪的柴窑面包:一口咬下三峡乡野的古法温度
牛扎坪柴窑面包是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项目。柴窑面包作为该村新兴的文旅业态,其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传统工艺及新农人创业密切相关。老板鉴于本地已有多家颇具名气的农家乐与咖啡馆,不妨让面包店成为串联 “吃 - 游 - 购 - 体验” 的枢纽。柴窑面包采用传统柴窑烘烤工艺,与现代烤箱相比,其核心优势在于窑体结构与燃料特性。柴窑通常由红砖与耐火砖砌成穹顶式结构,通过燃烧果木产生高温实现均匀加热,果木燃烧产生的烟熏香气渗透面团,形成外皮酥脆、内里柔软且带有自然焦香的独特口感,与普通烤箱面包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他们的面包不局限于单纯的柴窑烤制,还在制作工艺上融入了巧思——比如将当地的土豆、腊肉乃至梅干菜等食材加入其中,让面包的口感变得更加丰富有层次。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柴窑面包老板
图为烤制面包的专用柴窑
从“荒石包”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牛扎坪的蜕变不仅是产业创新的成果,更凝聚着返乡创业者的智慧与村民的合力。“薪火”志愿服务队的调研发现,这里的成功密码在于:以原生态资源为基底,用“巧思”激活闲置资产,用“共享”带动群体增收,用“文化”赋予产业温度。未来,随着更多“土味”变“特色”、“资源”变“资产”的探索,牛扎坪或将成为三峡库区乡村振兴的新标杆——而这背后,既有村民们“敢闯敢试”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外部智力与资源的“薪火”相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唯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唯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