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李游)7月21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路同行,点亮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巴彦淖尔市黄河湾文商旅步行街,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科普活动,将急救知识送进基层百姓心间,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度融合写下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们精神饱满,热情高涨。他们通过精心准备的科普手册和生动的案例,向居民们详细介绍了CPR、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和包扎等急救知识。

在CPR讲解中,成员们强调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他们指出,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四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了让居民们更好地掌握操作技巧,成员们利用人体模型进行了现场演示,从判断意识、呼叫救援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在操作过程中,成员们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居民们的错误动作,确保大家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心肺复苏。居民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现场气氛热烈。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讲解同样引人入胜。成员们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让居民们深刻认识到呼吸道异物阻塞的危险性。"腹部冲击要找准脐上两横指位置,用力方向需向上向内……"他们详细介绍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原理和步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成人、儿童和婴儿,分别进行了操作演示。并邀请居民上台进行模拟操作,让居民们亲身体验海姆立克急救法。市民张女士在模拟练习后感慨:“这个‘生命的拥抱'技巧,关键时刻真能救人性命!"

止血和包扎知识的传授也十分实用。成员们展示了各种常见的出血情况和相应的止血方法,如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等。在包扎演示环节,他们用绷带和三角巾为居民们演示了多种包扎样式,如胸部包扎、腹部包扎等,并强调了包扎的注意事项,如包扎要迅速、准确、牢固等。居民们积极参与实践,互相交流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急救技能。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还向居民们分发了精心编印的急救科普手册,手册内容涵盖了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如中暑、心梗急救、烧烫伤处置等实用知识,方便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查阅,图文并茂的科普资料成为群众手中的"健康锦囊"。据统计,本次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5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400余份。

此次急救宣讲科普活动,不仅提高了巴彦淖尔市黄河湾文商旅步行街居民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水平,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健康支持。通过普及医疗科普知识,增强了居民们的健康素养,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乡村环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路同行,点亮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为乡村振兴和医疗科普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撰文 | 李游

图片 | 李游

审核 | 张恩驰 孙运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游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