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活动已正式开始! 大学生在兴宁支教超有料
近日,一支大学生三下乡队伍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对基层社会的关注,踏上了前往梅州兴宁市的支教之旅。在这短短几天里,队员们深入南新小学课堂,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欢乐;走访多所学校,探寻当地教育发展的脉络;投身民俗活动,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爱心传递温暖,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感悟。
- 一、初至兴宁细勘察,师生同心谱华章
活动首日,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兴宁的大地上,带着几分清新与静谧。兴教筑梦突击队抵达兴宁市后,顾不上旅途的疲惫,便马不停蹄地前往南新小学周边开展实地踩点工作。队员们沿着街道缓缓前行,仔细观察着周边的交通状况、商铺分布以及居民生活环境。一名队员指出“这里的道路还算平整,但路口没有明显的交通标识,孩子们上下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后续的安全课得重点强调一下”。 通过细致的考察,队员们对学校周边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也为后续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了基础。
图为梅州兴宁市南新小学校园周围环境实拍
随后,队伍来到梅州兴宁市南新小学,与学校领导和老师在办公室召开座谈会,队长和副队长首先向校领导介绍了队伍情况并了解学校需求。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桌面上,映出淡淡的光影。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队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指出在学校里会存在少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较少,而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父母不愿放弃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和其他孩子那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学校的教学设施虽然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但在对于学生课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在听取校方介绍后,队员们结合前期准备的课程方案,与老师们就课程设置、教学时长、课堂管理等具体事宜展开深入探讨。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队伍计划将每节课的时长控制在 45 分钟左右,穿插一些互动游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校方对队员们的课程方案给予了肯定,并表示会全力配合支教活动的开展.
会议结束后,队伍成员与校方人员一同在学校教学楼前合影留念。镜头前,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这张合影不仅定格了双方初次合作的美好瞬间,更为此次三下乡活动拉开了充满希望的序幕
图为队伍和校方人员合影
- 二、缤纷课堂绽活力,童心逐梦共成长
第二天清晨,南新小学的校园里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早已在办公室门口好奇地望着前来授课的队员们。随着上课铃声响起,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程正式拉开帷幕,校园瞬间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图为孩子们好奇看向镜头实拍
跆拳道课上,副队长带领小朋友们整齐有序在站在操场上。 他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示范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一个个挺直小身板,认真地模仿着,虽然动作略显稚嫩,但每一个招式都充满了力量。“老师,我这个动作标准吗?” 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手兴奋地问道。副队长走到他身边,耐心地纠正着动作:“很棒,再把腰挺直些就更完美了。”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培养了坚持不懈的品质。
图为孩子们学习冲拳动作实拍
安全知识课的课堂上,气氛同样十分热烈。队员们通过精心制作的 PPT,展示了一系列生动的案例: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玩火导致的家庭火灾等,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随后,队员们组织了一场 “安全知识抢答赛”,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积极回答问题。“过马路时应该走什么地方?”“斑马线!”“遇到火灾应该拨打什么电话?”“119!” 清脆的回答声此起彼伏,安全知识在欢快的氛围中深深印入孩子们的脑海。
图为队员为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实拍
音乐课上,在负责授课的队员带领下,孩子们有节奏的打着节拍。队员们还教孩子们认识了简单的音符,让他们尝试着哼唱,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悦耳的歌声中。
图为孩子们上音乐课跟着老师打节奏实拍
心理知识课上,队员们引导孩子们认识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当你感到难过的时候,会怎么做呢?” 队员们温柔地问道。“会哭一会儿,然后就好了。” 孩子们的回答天真而真诚,队员们则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
图为队员为孩子们上心理教育课实拍
趣味粘土课上,桌子上摆满了红、黄、蓝、绿等各种颜色的粘土。队员们先向孩子们展示了教程上的各类水果蔬菜型作品,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随后,孩子们便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创作起来。有的孩子捏了一排扁豆,有的孩子捏了一串紫色的葡萄,还有的孩子捏了一个橙色的小巨人,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和充满创意的作品,队员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图为粘土课上孩子们作品实拍
朗诵课上,队员们选取了一些简单易懂又富有童趣的诗歌和正能量的朗诵词,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读着,虽然发音还不太标准,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感情。队员们不时纠正他们的发音,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
一整天的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跑到队员们身边,拉着他们的手舍不得放开。“老师,你们明天还来吗?”“我最喜欢粘土课了,下次还捏小兔子吗?” 听着孩子们纯真的话语,队员们心中充满了感动,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支教的意义。
- 三、总结反思明方向,整装待发探教育
第三天上午,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队伍在住处召开了工作汇报会。会议开始前,队员们都在认真整理着前一天的教学记录,准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汇报会上,队员们依次详细介绍了各自课程的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指导老师在认真听取每一位队员的汇报后,对大家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从大家的汇报中可以看出,你们都非常用心地对待这次支教活动,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但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需求。” 随后,指导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对队员们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在课堂互动节,可以多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那些比较内向的孩子,课后可以多和他们交流,建立信任关系,慢慢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队员们认真地记录着老师的建议,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图为指导老师张丽老师组织队员们进行工作汇报实拍
汇报会结束后,队伍便开始着手准备前往兴宁其他学校走访调研的相关事宜。队员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兴宁市各学校的基本资料,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信息;有的小组则根据调研目的,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内容涵盖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待遇等多个方面。队员们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期待通过对兴宁市教育情况的深入调研,能对兴宁市的教育现状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 四、多校走访觅真章,教育现状细探究
第四天一大早,队伍便兵分多路,前往兴宁市的多所学校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每一路队员都带着满满的期待与责任感,奔赴不同的目的地。
第一路队员来到了位于兴宁市南部新城的齐昌小学。作为齐昌小学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该校于2018年建校,虽然办学历史较短,但发展势头强劲,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室内体育馆。校长在座谈会上介绍,学校现有在编教师133人,学校推行“双基”测评模式,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提升教学质量,并开设了编程、机器人、创客等20多个特色课程。在2025年梅州市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大赛中,该校学生全员获奖,展现了雄厚的教学实力。第二路队员前往位于福兴街道的福兴中心小学,近几年学校积极探索特色发展路径,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制作五彩汤圆”“洗涤收纳”等课程,并开发了《二十四节气全学科阅读》校本教材,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第三路队员走访了位于永和镇的五里小学。学校除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客家武术、陶艺制作等特色课程。校长介绍,学校80%的生源来自周边务工家庭,因此特别注重生活管理,每天安排专职生活老师指导学生整理内务,并定期开展“最美宿舍”评比活动。
这三所学校呈现出鲜明的发展差异:齐昌小学作为城区新建校,凭借集团化办学优势实现了高起点发展;福兴中心小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探索出劳动教育特色路径;五里小学则通过精准定位务工家庭需求,在民办教育领域找到了生存空间。这种差异既反映了兴宁市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展现了不同学校在政策框架下的创新探索。经过一天的走访调研,队员们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学校的情况,他们对兴宁市的教育现状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市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偏远地区的学校面临着师资短缺、学生流失等困境。这些发现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
- 五、社区活动齐参与,民俗文化深体验
第五天傍晚,兴宁市明星广场人头攒动,彩旗飘扬,一场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三下乡队伍的队员们也来到了广场,融入到这片欢乐的海洋中,感受兴宁独特民俗文化的魅力,更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纽带,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
图为队伍与街道各领导在民俗文化节上合影实拍
- 六、活动落幕收获丰,青春责任永担当
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帷幕。回首这段充实而有意义的旅程,队员们收获满满,感慨万千。在支教过程中,队员们不仅为南新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丰富的知识和欢乐的时光,更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感受到了纯真与善良,孩子们的笑容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每一位队员的心房。
图为兴宁小学小朋友合照
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施予,它是两群人在特定时空里短暂构筑的乌托邦。队员们笨拙地尝试带去一点微光,却意外被孩子们天真的火焰温暖了心中的港湾,这片乌托邦终会消散,但它在队员心中种下的希望,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生根发芽。
虽然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但队员们的爱心与责任不会停止。他们将带着这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用青春的力量去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撰文 | 林弘杰
图片 | 广东科技学院赴梅州兴教筑梦突击队
初审 | 刘晓云 林弘杰
终审 | 张丽 张可欣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弘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弘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