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黄山市7月17日讯(通讯员 周妤澄)夏日的热浪,挡不住青春的热忱;山乡的翠影,映照着教育的微光。7月11日,阜阳理工学院“青春向党,建功乡村”实践团奔赴安徽省休宁县陈霞村,以知识为桨,为山乡孩童扬起探索与成长的风帆。
初抵山乡:教育星火点亮童真
陈霞村,粉墙黛瓦错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长卷。然而,在这如画美景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亟待填补的空白。当8名实践团师生踏入这片宁静的乡土,迎接他们的,是孩子们目光中闪烁的好奇与期盼。这份纯真的期待,瞬间点亮了他们的初心,成为支教路上最温暖的指引。
语文拼图:文字世界的奇妙穿梭
语文课堂上,志愿者刘欣雨将汉字拆解重组,化作趣味拼图。“‘明’是日与月的邂逅,‘森’是树与林的交融”,随着讲解,孩子们用小手灵动拼装。在拼合“山”“石”成“岩”、“人”“木”为“休”的过程里,他们触摸着汉字构造的精巧,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温度。原本对生字犯难的孩子们兴奋高呼:“原来汉字里藏着这么多秘密!”
图为实践团语文课现场 周妤澄供图
数学菜场:生活场景的智慧试炼
数学课堂变身为“模拟菜市场”,志愿者朱明一摆起虚拟“蔬菜摊位”。孩子们拿着购物清单,计算着“买三斤青菜,一斤牛肉,两斤草莓应该付多少钱”、“如果半份购买,怎样把30元正好花完”。在讨价还价、算账找零的模拟实践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鲜活的生活日常,孩子们真切领悟到“数学藏在烟火里”。成功罗列出4种购买方案的吴昊,兴奋地蹦跳起来:“原来买菜也能这么好玩,数学不再是难题啦!”
图为实践团数学课模拟菜市场现场 周妤澄供图
科学实验:鸡蛋漂浮的奇妙魔法
实验课上,志愿者裴明瑞带领孩子们探索“鸡蛋漂浮”的奥秘。调制盐水、轻放鸡蛋,看着原本下沉的鸡蛋在盐水中缓缓悬浮,孩子们眼睛瞪得圆溜溜。“是盐水密度变大了,就像死海能让人漂浮起来!”在原理讲解与动手实践中,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课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追着老师问:“下次能让石头漂浮吗?”
图为实践团实验课现场 周妤澄供图
艺术天地:旋律与色彩的心灵对话
音乐课上,志愿者胡敏嘉教唱音阶歌,婉转旋律在教室流淌,孩子们跟着哼唱,手势舞动。绘画积木课上,五彩积木堆叠出“长翅膀的汽车”、“会飞的房子”,创意在指尖自由绽放。美术情绪课则更具温度。孩子们用色彩直抒胸臆:红色描绘“开心的太阳”,蓝色涂抹“难过的雨滴”。他们还通过创作“情绪小怪兽”形象,间接表达内心的感受。在艺术创作中,孩子们学会了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看着孩子们笔下充满个性的“情绪怪兽”,绘画成了他们表达情绪的窗口。
图为孩子们拼图活动现场 周妤澄供图
续航希望:青春接力赋能山乡
“我们想做的不只是今夏的陪伴,更是为孩子们种下长久生长的种子。”实践团队员们如是说。这场盛夏的奔赴,是阜阳理工学院与陈霞村许下的深情约定。以知识为墨,爱心为笔,支教团在山乡孩童的心田写下“成长”与“希望”。未来,阜阳理工学院期待更多学子响应乡村振兴的召唤,将青春热血倾注于山乡教育的沃土,让这束教育的微光,持续照亮孩子们追寻梦想的远方,为乡村的未来播撒不灭的希望。(通讯员 周妤澄)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妤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妤澄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