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暑气攀高,心焰不熄,我有幸加入了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社会实践团,并于7月7日背起行囊奔赴乡村,在“三下乡”的田野间扎根,用青春汗水书写实践篇章。
初见油纸伞,它于我而言只是课本里“雨巷”中朦胧的意象,是被时光尘封的传统符号。但走进湘潭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我看见负责人周乐眼中对油纸伞产业发展的热忱,看见工匠们对削骨制竹、裱糊纸面的专注,我明白,是这些努力守护着千年竹骨纸韵。
图1 实践团与各企业负责人合影
石鼓油纸伞协会和当地多家企业的负责人与高校老师集聚在湘潭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一同商讨着油纸伞的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企业坦言传统技艺传承断层、品牌影响力有限、电商平台运营不佳等困境。每一个难题,都得实打实的去做,去一个个攻破。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绝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人”主动作为。
图2 实践团开展专题研讨会
油纸伞的每一根竹骨,撑起的不仅是一片荫蔽,更是乡村振兴的一份希望。而乡村的振兴,既需要匠人守住文化根脉,也需要我们这样的青年用创新思维搭建桥梁。在研讨会上,我了解到了油纸伞如今发展的许多困境,我便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献出一份力量,做出更切实的行动。
下午,负责人周乐带领我们参观湘潭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我看见了油纸伞更加庞大的制作体系,裁纸、刷油、糊伞、绘花……一道道工序在我面前如流水铺展开来,每一道都藏着老手艺的温度。我凑近看,阿姨将轻薄的油纸裱糊的服服帖帖,她的手好像有魔力,把老手艺的精巧全攥在这动作里。原来课本里的“传承”二字,是匠人日复一日的朴素的坚守。
图3 实践团参观工人制作油纸伞
我盼着企业的步子在迈得大些,我总忍不住想,如何能让更多人看见这份美好。或许伞面设计可以更加丰富创新,这样无论是国潮风的泼墨山水,还是灵动的飞鸟鱼虫,都可以在伞面上找到归宿。也能让石鼓油纸伞的“牌子”在市场上更亮眼些。又或许可以给电商直播间再添些彩,讲述石鼓油纸伞的工艺过程,让屏幕前的人不只看到一把伞,也能读懂背后的功夫。
图4 实践团通过直播帮助企业卖油纸伞
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它让我走出校园的舒适区,深入乡村大地,真切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与需求,也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让石鼓油纸伞这一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供稿 许晨依 雷婷芳 何春晓 郭慧婵/摄影 倪洋洋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雷婷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雷婷芳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